编者按
文学期刊发展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创作在新的一年景象如何,文学刊物当是特别的打望窗口。创刊半个多世纪的《星星诗刊》与创刊30多年的《青年作家》都是国内知名文学刊物。新年伊始,我们邀请两位文学刊物的主编,亮相他们的办刊思路和刊物特色,展示他们坚韧而沉实的收获,披露他们可贵的坚守与美好的愿景,希望进一步加深对文学期刊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当下文学格局与文学生态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敬请垂注。
□梁平
这是一个被称作“世界末日”的夜晚,与这个“末日”情绪截然相反的是,今夜,到处是各色人等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正摇曳在灯红酒绿里,各种旺盛的生命力正在猛烈刺激这个并非末日的夜的黑。
我站在阳台上,企图在这样的时刻,寻找天上的星星,而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这样的企图,几乎就是一种奢望。虽然,此刻我看不见她,但我知道,她一定在。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正在仰望今夜漫天星空的璀璨。
1955年1月1日,有一颗星星落地成为中国第一本诗刊。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颗星星撞击了东亚大陆。曰白的《吻》、流沙河的《草木篇》同样猛烈地刺激了钢铁一样板结的大地与心灵。之后,吻痕变成伤痕,草木零落成泥。之后,诗的“祸”,牵连与殃及,蔓延了整个国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重新看见了这颗久违的星星。“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爱情,一颗是青春,还有一颗就是诗歌。”这就是《星星》诗刊历经劫难,复刊的卷首上印出的三句话,也是深埋在几代《星星》人心里永远的温暖。我相信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温暖,只要还有人类,有爱情、有青春,就有诗歌。
诗歌不死,诗无邪。半个多世纪以来,《星星》见证了中国新诗发展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几代中国诗人的顽强成长。在这个星族大家庭里,一列优秀的诗人、批评家、编辑家为此所付出的心血与日月同辉。白航、石天河、流沙河、白峡(已故)、叶延滨、杨牧、陈犀(已故)、王志杰(已故)、蓝疆(已故)、曾参明(已故)、魏志远、张新泉、刘滨、鄢家发……他们就像这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命名。这就是《星星》在中国的重量与骄傲。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新世纪以来,保持了她的高贵与优雅,她的辽阔与包容,一以贯之地致力于站在当代中国诗歌的前沿与高端,努力呈现中国新诗最完美的身姿。
2003年,2005年,《星星》连续两届蝉联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授予的“国家期刊奖”。
2008年,汶川遭遇了一场人类史上的大灾难,眼泪与鲜血浸泡的《星星》,作为一个特殊的团队加入了救援和援建的行列,在成都的露天广场、在极重灾区什邡、在大学的校园举办的五场大型诗歌朗诵会至今余音缭绕;汉旺“地震诗歌碑林”、穿心店废墟遗址上的“中国5·12汶川大地震诗歌墙”,已经成为历经灾难的四川人的精神地标。
历时四届“中国·罗江诗歌节”上一张张中国诗歌的脸,进入了星星大家族的谱系;历时五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聚集了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南开、香港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100名当代大学生,他们带着自己的爱情、青春和诗歌,在杜甫草堂、李白故里、都江堰,在映秀、攀枝花释放了无限的活力。郁颜、茱萸、易翔、聂权、谢小青、李淑敏、杨康、苏笑嫣、余幼幼等一大批更年轻的名字和他们的诗歌一起镶嵌在中国诗歌的天空,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今天也是冬至,2013正在悄悄走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在早些时候,整个文学刊物似乎又一次面临抉择,秋风秋雨弥漫。《星星》没有过多顾及身外的物事,紧锣密鼓进行的是新一年的整装待发。
2007年,诗人、企业家潘洗尘先生加盟星星家族,《星星》从月刊发展为半月刊,下半月《星星·理论版》作为当代中国唯一一本诗歌理论与批评月刊,以其前沿性、贴近性、学理性直击中国诗歌现场,成为把握当代中国诗歌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窗口。
2013年,企业家、教育家韩珩先生的加盟,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与《星星》再度深层次合作,《星星》成为大学的学术阵地,大学成为《星星》实验与培育诗歌的苗圃。《星星》从半月刊发展为旬刊,增加了《星星·散文诗》。三个刊物,构成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旗舰方阵。
《星星》是中国的《星星》,《星星》是诗歌的《星星》。作为中旬刊《星星·诗歌理论》,我们邀请到了年过八旬的谢冕先生担任名誉主编,国内一批优秀的诗歌批评家挺身而出,加盟担任栏目主持。下旬刊《星星·散文诗》,我们邀请到了著名散文诗家周庆荣先生担任名誉主编。这是《星星》家族的荣幸,这是诗歌的荣幸。
星河浩瀚,我们有理由期待星星家族的更加兴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气象,新的挑战,新的艰难与困苦,也会伴随而来。这个时候,我特别记起了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在他的《遗产》里的一句话:“每一秒钟的存在都漂浮不定”。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懈怠,没有理由自满,更没有理由仰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坐吃前辈的荣光。
我相信,美丽中国有一颗美丽的星星。我们还在路上,我们将一路前行,前方是我们永远的方向。
(梁平《星星》诗刊主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勇)1月7日,据攀枝花市公安局透露,该市已正式启动公安民警医疗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6家定点医院将对因公负伤的公安民警,按照“先救治、后缴费、后办手续”的...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