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学文
2013年刚开年,攀枝花市就率先签下四川省市州信贷“第一单”:在省政府金融办主持的银政企对接会上,10家省级银行机构与当地85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授信总金额达249亿元,占申请融资总额的72%。
10家省级银行机构同时签约、可观的授信额度——当前在全球都堪称稀缺的信贷资源,为什么如此偏爱攀枝花?
事实上,在攀枝花,银政企之间的互动合作已经持续了10多年。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例,自2001年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与攀枝花市开展银政合作以来,分行已累计向攀枝花承诺贷款36亿元,发放贷款34亿元,贷款余额23亿元。此外,还通过省级平台和企业平台发放贷款238亿元支持了西攀、攀田、丽攀高速以及二滩、攀钢等项目建设。
在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王中看来,良好的信用记录,是该行保持和加大对攀枝花信贷投入的信心所在。“我们与攀枝花的合作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10多年来,无论形势怎样变化,项目遇到怎样的临时困难,攀枝花贷款的还本付息工作,分行没有一笔操心过,没有一笔催收过。”
详细、清晰的贷款申请企业资料和推介项目资料,是吸引众多大银行的另一重要原因。据了解,提供给这次对接会的项目共136个,对银行机构来说,每一个项目用于作出是否贷款决策的基本资料均已齐备。
记者随手翻看一个汽车钒钛制动鼓项目提交的资料,一张表就令公司情况和项目情况一目了然:除公司注册时间、注册资本、法人代表、联系人外,上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上年产销率、上年末负债主要构成、上年末职工人数主要情况都在其中。项目情况中,立项批复、项目级别、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方案、资金到位情况等指标跃然表上。
这些公开、透明的关键信息,浓缩为一本272页的推介项目资料,由攀枝花市政府统一打包主动提供,其实附加了政府的无形信用在其中,大大缩短了银行为评审贷款项目所需要的调查时间。
专业人士指出,攀枝花市企业项目与省级银行机构的成功对接,充分证明无形的信用是有价的。要形成一个地方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政府不仅要努力促进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成功,也要在企业贷款成功后尽可能保护银行机构的金融债权利益,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攀枝花成功获取的信贷“第一单”,对同样正在谋求次级突破的不少市州而言,是一种启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衡心记者秦勇)2月17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个工作日,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廉洁司法宣誓仪式。102名法官面向五星红旗庄严宣誓,郑重承诺将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正廉洁司...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