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清晨,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学房村养殖户黄银华就开始为猪圈里的300头猪和兔笼里的200只兔的“生计”忙碌起来,到地里割黑麦草,驾驶农用车进城拉潲水、饲料、豆渣……
这一切对黄银华来讲并不容易。黄银华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年纯收入12万元。如今,他和很多人一样,为自己的“中国梦”而奋斗着。
□滕德银 本报记者 秦勇
一个标准化的“猪圈梦”
2007年,黄银华开始发展养殖,后来他投入20万元,用三年时间修了50个猪圈,但是条件十分简陋,一半的猪圈还在土房子里。于是在他心里一直萦绕着一个梦想:建一个标准化猪圈。
谈起养猪的未来打算,黄银华希望在两年内,和邻居协调好土地,再筹50万元建一个标准化猪圈,科学养殖,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带来更多的利润。
一个科学养殖的“技术梦”
除了每天为猪和兔的“生计”忙碌外,上网查询养殖技术,也成为黄银华每天的“必修课”。
在他看来,走养殖这条路,最怕的就是牲畜犯病。为此,他四处拜师学艺,看书学习钻研,提高防病技术,总结出自繁自养、预防疾病、细心卫生、把握市场四点经验。如今,黄银华称得上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了。
黄银华也坦言,他目前的养殖技术,离高标准养殖场的养殖技术还差一大截。下一步,他还要抽时间进网络学校,将养猪、养兔、养羊等科学技术学精。
一个共同致富的“合作社梦”
黄银华家境困难,从小到大吃过很多苦,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他走上了致富路。现在,他心里有一个感恩梦: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和他一起走向富裕。
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如果养几个品种,品种上可以做到自我改良,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养猪风险会大大降低。“我能不能入党哦?”当记者要离开他家时,他突然说出了埋藏心底已久的第四个梦想。
新闻推荐
两级选举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选举□滕德银本报记者秦勇文/图6月6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员们一大早就聚集在村委会前的院坝,准备投票选出自己心仪的村支书。不一会儿,换...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