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攀枝花科技论坛举行,院士、专家献言献策——
□本报记者 张通
“攀枝花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通过节约、集约、循环、内涵式生态工业模式完成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转型。”……12月9日-10日,在第四届攀枝花科技论坛上,院士、专家为攀枝花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把脉支招。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攀枝花受资源禀赋特征、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环保工作历时欠账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复杂、环境质量不理想。为此,该市提出2012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75个重点攻坚项目和“三片一线一企”区域污染治理。目前,该市已关停和取缔污染企业48家,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24.4%。
科技论坛上,院士、专家们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宣传等话题,研究探讨攀枝花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绿色转型,为“钒钛之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精彩观点
人物名片:
王玉庆 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关键词:城镇化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要特别考虑环境和各类自然要素的制约,工业化可考虑适度集中,以更好发挥集聚效益,又有利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作为工业城市,攀枝花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自然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要改变简单脆弱的城市生态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
人物名片:
金鉴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键词:绿色转型
现代工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但也带来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必须转向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构成的工业生态链。
攀枝花要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治污质量和水平。同时整合、疏理各类经济开发区,向生态化绿色转型并努力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方向迈进。
人物名片:
孙启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不能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中、西部地区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循环经济作为平衡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有力工具,更应当在中、西部地区积极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创新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管理水平,要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指导,加大清洁生产推广力度,同时进一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考核、督查机制。
新闻推荐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迅速行动,分类指导生产自救本报讯(记者刘旭)12月20日,记者从攀枝花市政府应急办获悉,自12月15日以来,攀枝花出现13年来最严重的霜冻灾害,对早春蔬菜、水果等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据攀...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