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到江北高粱坪园区,腾出来的流沙坡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
□本报记者 秦勇
这几天,攀枝花亿丰瑞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徐涛正为企业新项目建设和搬迁忙碌着。
企业位于攀枝花东区流沙坡园区,但现在需要搬迁到江北的高粱坪工业园区。
要从流沙坡园区搬走的不止亿丰瑞公司一家。根据东区实施的“退二进三”战略,位于江南的流沙坡园区的4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整合、设备改造升级后将全部搬迁到江北的高梁坪园区,依托攀钢、十九冶等国有大型企业,扩展形成“弄弄坪-攀密-高梁坪”江北工业经济带。
腾出来的流沙坡园区则作为未来东区园区产业发展的智库和未来城市工业的大脑,引进科技孵化、研发检测、职教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退二进三\’战略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东区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冯阳说。
“进”与“退”
从犬牙交错到布局合理
随着生产规模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攀枝花城市生活设施与工矿厂区犬牙交错,用地混杂、相互干扰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功能严重不足。
而东区作为城市主城区,自然深受其害。东区区委区政府痛下决心: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把工业布局调整和城市功能完善结合起来,推动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是其中的“大手笔”。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包括流沙坡园区、高梁坪园区和华山园。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补偿等政策引导,流沙坡园区的12家选矿企业整合成一家大企业迁入高梁坪园区。到2012年,高新技术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占东区地方工业总产值的63.6%。
根据规划,东区将华山原规划工业用地调整为城市建设及三产发展用地,逐步对流沙坡园区原有三类工业企业进行改造或搬迁,让位于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城市建设。
高梁坪工业园区向五道河方向拓展,为钒钛磁铁矿采选及冶炼、钒钛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通过调整、置换和拓展,形成以流沙坡园区、高梁坪园区、弄弄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体的工业发展布局。
“舍”与“得”
从污染企业到绿色高效
近年,东区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下“狠手”,淘汰了数十个落后产能项目,关闭108家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冶炼、化工等企业,整合搬迁97家选矿企业。
对外来的高污染项目,东区则高挂“免入牌”。仅近两年来,东区拒绝的类似项目就有数十个,投资高达上百亿元。
看似企业利益受到损失,但随后取得的效益让更多企业尝到甜头。顺腾集团是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老企业,这家企业依靠校企合作和大企业的研发团队,不断加大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在冶辅材料领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2012年产值约3亿元。
舍掉的是一时之利,得到的是高效节能环保。目前,高新技术园区已拥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40家,加快了东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抑”与“扬”
从工业地带到宜居新城
东区将散落分布在朱矿排土场周边的10余家选矿企业整合为攀枝花亿丰瑞实业有限公司,并整体搬迁,腾出的100多亩土地只用作一个项目:沿江景观打造。
据统计,东区将关停的108户企业腾出的空间可为沿江景观打造提供600亩的土地。
东区打造的沿江景观工程,将总长16公里的中心城区金沙江沿江地段建成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产业经济为一体的综合体,实现从单纯建设工业园区向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转型。
但另一个现实摆在了东区面前:将江北片区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发展带后,江北片区居民谈何宜居?
一项重大决定在东区传开:居住在江北片区的居民将有序搬迁到江南片区,同时完成弄弄坪大花地和钢花村片区的棚户区改造。“‘退二进三\’的核心就在于将工业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分开,把工业集中发展与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优化空间布局,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冯阳说。
新闻推荐
银政企互动恳谈本报讯(记者李龙俊刘旭)2月14日,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推动的攀枝花市与省级金融机构互动恳谈会在成都举行,30家省级金融机构参会。会议变传统“对接”为多方“互动”,打造银政企合作的升...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