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文/图
在仁和镇沙沟社区,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面色黝黑、浑身精瘦的汉子,一身短打地跑步锻炼。这个汉子就是黄龙。
“相信自己,敢于挑战,一切皆有可能。”这是黄龙的座右铭。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从一个农村小子,到工厂工人,再到国际马拉松比赛上取得中国第一的成绩,黄龙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个从没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业余选手,黄龙仅凭短短几年时间的体能锻炼,却屡次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一起参加各种登山越野、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市四运会
小试牛刀
黄龙1976年出生于云南省禄劝县的一个边远山村。从小,他就吆喝着羊群在崇山峻岭中奔跑。在大山腹地长大的他,总是憧憬着山外的世界。
1993年,黄龙只身来到攀枝花打工,先后从事过果园管理、车间工人、公安部门协警等工作。2003年,在仁和区公安分局当协警的黄龙,获知攀枝花市四运会有3000米的长跑项目后,想到自己从小的生长环境和习武两年的经历,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勇敢地报了名。经过不到两周的突击训练,黄龙就在市四运会上取得了该项目的第三名。
攀枝花市第四届运动会后,黄龙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体能训练。不管刮风下雨,他坚持早晚快速跑步各1小时,每天完成200个俯卧撑和下蹲运动,更经常在飞机场往返拉练50余公里,去平地、红格、米易、会理都是跑步往返。像这样长距离的拉练,虽然没有同伴,没有人监督,但黄龙中途绝不停歇,每次都要跑到自己既定的终点才返回。
一次,黄龙计划跑步到会理,出发的前夜,气温骤然下降。次日清晨,他6点就准时起床,在狂风中独自上路。返程的途中飘起了小雪,路上好多经过的司机都停下车,愿意载他一程,可黄龙依然坚持跑步返回。
日复一日的坚持锻炼,让黄龙的体能和对环境的耐挫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登山越野时速能达到15公里/小时。在攀枝花,很长一段时期内,无论是登山比赛、自行车越野赛、还是市运会的长跑、短跑项目等,奖牌都毫无悬念地被黄龙一一收入囊中。
徒步赛
迎转折
2011年元旦,攀枝花欢乐阳光节举办首届徒步赛。这次大赛奖项多,奖金高,吸引了国内众多优秀选手来参加。
从未走出攀枝花参加比赛的黄龙,第一次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众多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那以后,他从这些朋友那儿获得了各地的田径、登山比赛的信息,为他打开了从攀枝花走向祖国各地的大门。 2011年3月19日,黄龙参加重庆首届国际马拉松赛,获得第24名;2011年5月7日,黄龙参加北京国际户外耐力跑100公里挑战赛,获得第4名;2011年5月15日,黄龙参加2011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获得第30名……
走出攀枝花,黄龙才看到了自己与国际业余马拉松选手的差距。虽然他知道自己早已错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但他坚信:要敢于挑战,在成功的路上,努力过,就不后悔。即使不成功,也要做到最好。
国际赛场
书写精彩
频繁在国内赛场上亮相的黄龙,虽然难和欧美劲敌媲美,但在国内众多优秀选手中仍然出类拔萃,并因此而引起了中国登山协会的重视,为自己赢得了走向国际赛场的机会。
2012年8月31日,黄龙一行4人代表中国登山协会第一次远赴法国参加“环勃朗峰166公里越野挑战赛”。这是黄龙第一次参加国外比赛,有众多困难:国际时差,语言不通,路况不明,海拔高差达6800米,途经的阿尔卑斯山顶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
受环境地理的限制,还得背上10余斤的装备。不懂英语的黄龙,无法与人交流,仅靠途中的标识选择前进的路线,其中的艰辛和难度不言而喻。在距离终点大约4公里左右时,黄龙随身携带的能量包内空无一物了。为了保持体能坚持到最后,在极度疲乏时,他开始喝山里融化的雪水,咀嚼树叶来增加体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一直在朝着终点飞奔。受比赛当天恶劣气候的影响,主办方临时更改了路线,原计划166公里的越野赛改为了108公里,黄龙耗时13小时56分,以总排名52,亚洲第二、中国第一的成绩结束了比赛。这也是中国登山协会在环勃朗峰极限挑战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今年,38岁的黄龙已经在仁和镇沙沟社区定居,经营着一家自行车专卖店,有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生活平淡而幸福。由于要照顾家庭,训练时间少了,他已经不再参加外地的各项赛事了,但攀枝花本地和周边的赛事,只要有他都会积极报名参加。在2014年攀枝花元旦越野赛上,黄龙还获得了第一名。虽然参加的赛事少了,但黄龙并不认为自己退出了越野长跑项目,他笑着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我会不停挑战自己的极限。”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甘草记者唐巧燕)日前,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投入3个运检班组,40多名工作人员对二滩水电站送出的10条500kV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全线巡视。据悉,此次巡视重点是对攀枝花境内600多公里线...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