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良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母亲与孩子的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陆学英就是这样一位母亲,这位住在攀煤花山矿区的彝族母亲不仅把自己亲生的3个孩子养大,还将收养的4个无任何血缘的孩子抚养成人。陆学英对孩子们的爱就像自己最喜欢的索玛花一样,美丽红艳,永不凋谢。
“再苦,不能放弃孩子”
陆学英今年57岁,1985年随丈夫从云南永胜迁来攀枝花。除了自己亲生的3个孩子外,还收养了4个孤儿。“这4个孩子都是没有父母的可怜人,我要是不收养他们,4个孩子可能活不到今天。”陆学英说。
孩子多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紧张起来。2003年,陆学英的丈夫因工伤提前退养,陆学英肩上的担子也变得愈加沉重。有时,陆学英都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陆学英回忆:“那时,丈夫没了工作,身体也不怎么好,整个家庭的担子全部压在了我一个人身上,太辛苦了。但想想孩子们,想想这个家,我坚持了下来。”
“再苦,不能放弃孩子。”多年来,陆学英坚持这一信念,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庞大”的家。这么多孩子的吃、穿、上学,样样都要花钱,样样都让她操心。为了不亏待孩子,身体十分单薄的陆学英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为节省开支,她托人从老家运来大量的土豆,每顿变着花样地给孩子们烤土豆、煮土豆吃。
“妈妈对我们很好,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们,为了让我们吃饱,有时她还得装出已经吃饱了来哄我们。”养子罗刚说。
“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
“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这是陆学英在心里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这一承诺,让陆学英下定决心,让孩子不仅长大成人,还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供孩子们上学,陆学英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井下采煤、推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等等。“曾经有一次,妈妈在建筑工地打工时,背着一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头,上坡时不小心摔倒,差点被石头压伤。”子女们说起往事,除了心疼之情外,还对陆学英满怀感激。
如今,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有的已经参加工作,陆学英肩上的担子也轻了几分。“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能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足够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这辈子吃的苦也值了。”陆学英笑起来的时候,浓黑的眉毛下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笑容透着满足和欣慰,透着一股母爱,这笑容就像索玛花一样美丽。
新闻推荐
2015年是攀枝花开发建设五十周年,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为营造良好氛围,迎庆攀枝花开发建设五十周年,表达攀枝花各族人民共筑小康路、同圆中国梦的美好情怀,攀枝花市文联...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