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芝 李刚
“省道310线西区格里坪至福田段何时能修复?”“你说解决,到底是多久?”……2月28日晚8:30,首期“阳光政务”栏目在攀枝花新闻频道开播。
这是攀枝花市“阳光政务”栏目首场活动,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主办,市监察局、市文广新局、市纠风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
演播室里听民声
“阳光政务”栏目首期节目演播台上坐着的是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雷雨及局属多部门负责人和问政嘉宾。台下,坐着57名手握“脸牌”的市民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首期主题是“为了交通更通畅”。
节目一开始,几段暗访视频就让4位台上的交通局官员和台下三区两县的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脸上无光。这些视频反映的是在交通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如黑车违规载客、格福路路烂市民出行难、少数交通执法人员在大货车超载超限问题上违规乱收费、炳仁路何时才能开通公交车、部门网站更新不及时等。
被“问政”的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看后,无不神色凝重,坦言“我们的监督管理有漏洞还有缺陷”。而对交通部门官员的一些回答,“评审团”亮出表示满意的黄色“笑脸”牌。
在6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市民代表及问政嘉宾频频向官员们抛出问题,主要涉及出租车燃油补贴发放、公交站台站名规范、残疾人驾照培训等,均得到了交通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回复及承诺,有些难题更是现场拍板解决。
是问题更是梦想
首期节目播出后,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定居成都的市卫生局退休职工李照英春节回攀与儿女团聚,2月28日晚,她无意中收看到了攀枝花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阳光政务”栏目。她说:“这个电视问政栏目,为攀枝花市民、官员、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了一次极好的相互了解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栏目直接反映出了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职能部门也不回避问题,给予了正面回应以及承诺解决的时间。我看了后感觉很实在,我为在攀工作的儿女感到高兴。这是当下攀枝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体现。”
市交通运输局运管处工作人员赵耀说:“看了节目,我们对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方面群众反映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市民对交通部门的期待有多高,他们反映的问题有的我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就是要多听老百姓说,多顺老百姓的意。”
市民杨晔说:“这个栏目办得不错,道出了我们市民平时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节目中说公交车拥挤,收班早,格福路烂等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立说立改。”
一位举“哭脸”牌的市民代表说,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是官员的承诺最后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落实。说到底,“电视问政”只不过是察民意、解民困的一种手段,关键还在于“诊断”之后的“医治”。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带着或大或小的问题,而每个问题的背后,更是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梦想。
市民可多渠道参与
市纪委有关人员表示,为更好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攀枝花市借助电视平台推出“阳光政务”栏目,这是攀枝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评说、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软环境。
今年,“阳光政务”栏目将推出十期,每期话题议程设置先由新闻媒体和纠风部门调查各部门的工作问题,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设置和完善运作流程。市级各部门负责人成为被评对象。
市民可以通过短信和热线电话,登陆政务QQ群、新浪微博、攀枝花阳光政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栏目组互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每期节目录播前,媒体记者将走上街头,直接将话筒伸给街上的群众,“话语权”、“决定权”交由百姓。
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各家新闻媒体将对“阳光政务”相关责任人承诺办理的情况及时跟踪报道,市纪委将建立相应的“阳光政务”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纪检督办+媒体跟访”的联动督办方式,确保每个问题的解决都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攀枝花春季热得较早,但一早一晚仍然较凉,温差较大,易导致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为防止疾病发生,个人应注意以下事宜。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