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埈 本报记者 苏勇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殡葬改革。
借东风,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攀枝花市民政局、市殡仪馆投入大量的人力送殡葬文化进社区,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宣传册等广泛宣传,引导市民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树立时代新风尚,经过一年多的宣传推广,香蜡、纸钱和鞭炮越来越少,一束鲜花、几个水果代替香蜡、纸钱和鞭炮寄哀思越来越多……
2015年3月31日,住在仁和区先锋村的村民文某父亲去世了,文某主动将父亲的遗体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
2015年4月1日,记者看到,在前往殡仪馆和青山公墓祭扫的路上,更多市民手里是一束鲜花和几个水果……
生活习俗在发生改变,表明着当传统祭祀与现代文明祭祀发生碰撞后,攀枝花市的殡葬行业开始发生嬗变!
B篇
受世俗观念的影响,殡葬行业对外宣传有时带来诸多不便,社会上的黑中介、个体闲杂人员等利用群众对殡葬基本服务收费标准、工作流程等不了解这一盲点,冒充殡仪馆工作人员,私运尸体、高价出售骨灰盒、寿衣等殡葬用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从中牟取暴利,致使殡葬市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了殡仪馆在社会上的形象。
“纸、蜡烛、花圈等丧葬品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市殡仪馆负责人说道。部分殡仪店利用丧家对服务内容不了解这一弱点,打着市殡仪馆的旗号,开展“一条龙”殡葬服务,让很多市民在办丧事时,一场丧事就花掉几千甚至上万元。
“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遗体的运输、冷藏、火化、骨灰存放、整容和防腐必须交由殡仪馆、火葬场承办。”市殡仪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但一直以来,市面上一些殡仪店(或公司)仍然存在非法从事遗体的运输、冷藏、整容和防腐等业务并收取高额的费用。
如何治理乱象,规范殡葬行业,这已经成为了攀枝花市殡葬行业的一大难题。
“从2001年,攀枝花市民政局就在着手研究和破解规范治理殡葬行业的难题。”攀枝花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皇甫芳俊说:“攀枝花属于山城,城市人口多,但地少人多,大操大办丧事之风和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摆放供品等陈规陋俗屡禁不止,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入土为安的安葬观念尚未根本改变,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接受程度不高。”
“殡葬行业唯有嬗变,才能让整盘棋活起来。”市殡仪馆负责人说,市殡仪馆曾经制定了很多措施,但收效一直不大。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随后,四川省又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破冰的时机到了。
借着中央、省、市《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东风,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殡仪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市殡仪馆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殡仪馆进行环境设施改造,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重新制定落实制度,以制度管人。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殡葬改革破冰。
走出去:市殡仪馆开展走进社区、乡村、企业、机关等“四进”活动,在市级各新闻媒体宣传阳光殡葬、公开服务项目和价格、晒透明账本,改造环境等“三步棋”,全力打造公开、透明、阳光温情殡葬服务。
2014年3月28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攀枝花市民政局、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走进“阳光政务——政风行风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围绕“殡葬服务”这一主题与市民听众朋友们进行沟通交流。呼吁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积极主动宣传殡葬改革,加强对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及时劝阻不良治丧行为,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取得了良好效果。
请进来:从2012年开始,市殡仪馆多次邀请各殡葬公司、殡仪服务部来到殡仪馆进行座谈,倾听他们对规范治理殡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作息时间、车辆调度、预约、遗体火化、骨灰存放等各环节和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治丧群众的治丧需求。
人人都对死亡充满恐惧,殡仪馆是世人嫌弃、厌恶的另类场所,人们直接称之为“火葬场”。阴森凄凉的感觉始终笼罩在世人心头。如何在人们心里充满哀伤的时候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只有用“美”的环境,改造殡葬场地恐怖阴冷的色彩。
2013年,市殡仪馆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群众集中祭祀中心、改造了停车场、高中低档告别厅、冷藏室、丧葬用品超市、新的遗物焚烧炉等。种植了松柏、冬青、月季、芭蕉、连翘、花石榴、紫叶李等。做到四季常青绿满园,如今的殡仪馆外形庄严肃穆,场地宽阔整洁,宁静的氛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逝属置身其中,心情得到释放,压抑得到舒缓。
市殡仪馆实实在在的举措受到了治丧群众的欢迎。
殡葬行业的破冰行动
攀枝花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7440平方公里,辖三区两县,人口120余万。这里地处攀西裂谷地带,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习俗各不相同,仅在治丧礼仪方面,不同地方的人祭祀方式都不一样。在2012年前,大操大办丧事之风和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摆放供品等陈规陋俗屡禁不止,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入土为安的安葬观念尚未根本改变,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接受程度不高。
“以前死一个人,从搭灵堂到火化以及安葬,前前后后,至少要花2万多元钱。”市民林新宇说,2009年,他父亲因病去世,由于不懂殡葬流程,便找到一家丧葬一条龙的殡葬公司,开始公司负责人说搭灵堂豪华点的只需要1000多元,简单点的800多元,没想到后来,香蜡纸钱、寿衣,穿衣费、冷藏费、骨灰盒……都要另给钱,一算下来,仅从搭灵堂到出殡就花了1万多元钱,后来选墓地,请道士做法事和买墓地又花了8千多元钱。
变相让丧家花高价办殡葬的事情屡见不鲜。以至于到后来,社会上流传着“死不起人”的说法,一个普通家庭办一场丧事要花费上万元,这让许多市民在忍受悲痛的同时,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次“丧事之痛”。
那么办一场丧事的费用有哪些?攀枝花市殡葬行业是如何收费的?
“其实,丧家的冤枉钱是被社会上的‘黑\’殡葬公司和殡葬‘串串\’联手加价推高的。”市殡仪馆负责人说,丧家的亲属去世后,如果交给殡仪馆来办理,一般来说,在殡仪馆整个丧事流程办完(包括遗体运输、冷藏、搭设灵堂、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火化、骨灰存放等)只需要花费3000左右。而一些“黑”殡葬公司和殡葬串串,他们开展所谓“一条龙”殡葬服务,趁着丧家悲伤时候,虚列名目,变着花样赚黑心钱。
一位已经在殡葬行业工作了6年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说:“我们的业务渠道主要是医院护工、保洁员、殡葬串串(中介)和社会上的一些朋友。”张先生告诉记者,殡葬串串(中介)经常到各医院急救中心,住院部去“闲逛”,获知病人患了绝症或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便会上前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帮买饭菜,套近乎,获取病人家属的感激和信任,等病人去世后,便热情介绍一家丧葬服务部或丧葬服务公司料理后事。”
张先生告诉记者,每次收费,都是根据丧者家属的经济情况而定,开始报价都是600元,但灯线、挽联、花圈、香、蜡、纸、寿衣、孝布、孝衣等物品会另外抛高算钱,一般来说,搭设灵堂3天内最便宜1000多元,高的达5000元左右。遗体冷冻,他们都会建议丧者家属将丧者遗体冷藏在水晶棺,收费最低每天360元,高的700多元(而在市殡仪馆内单间水晶棺冷藏一般10元∕小时,集中冷藏3元∕小时,具有本市户籍的集中冷藏三天内免费)。他们还会鼓动对方为了后人平安幸福祈福,请“阴阳师”看出殡的日子,为了让丧者被“烧透”些,打着给殡仪馆工作人员送红包的名义索要各种小费,杂七杂八算下来,一场丧事少则5000多元,多则上万元。
“为了挣钱,他们会编造很多理由,建议每位丧者的家属给殡仪馆工作人员送红包,而实际上红包经过他们的手时,基本上被截留了。”张先生说,为了获取别人的信任,他们会对每个丧者家属说,他们是市殡仪馆驻点服务机构,开展的都是“一条龙”服务,但是“一条龙”服务的收费价格,各个丧葬服务公司不统一,水分很高,他们的目的是挣钱为主,“敲棒棒”敲到一个是一个。
“给丧葬服务公司介绍业务,利润很高。”张先生说,“每笔业务,中介收费是扣掉丧葬服务公司成本后的利润的50%,如果利润达到10000元,他们就可以得到5000元。”
“自从殡葬行业前置审批手续被取消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几千元的成本就能开一家店。”一位业内人士说,加上殡葬行业属于暴利产业,许多人涌进来,导致行业无序竞争,为了拉到客户,各种手段都用上,结果导致丧家两三千元就能办成的一场丧事,要花掉八九千元甚至上万元才能办成。
殡葬商机无限乱象丛生
A篇
2015年3月31日,住在仁和区先锋村的村民文某父亲去世了,按照以前当地村民惯例,是在后山沟找块风水宝地将父亲的遗体安葬,但是这次,文某主动提出将父亲的遗体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
“以前,该村的村民都会将死者进行土葬,殡仪馆的后山上埋葬很多遗体,为此,殡仪馆每年都会进村宣传国家的殡葬改革工作。”市殡仪馆负责说,从2012年开始,他们就开始推广殡葬服务进社区的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老百姓忌讳谈殡葬,对殡葬改革接受程度不高。
当初,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进社区、乡村给居民、村民发宣传资料时,他们就像遇到“瘟疫”一样,远远的躲开,有的甚至接过宣传单看了一眼,赶紧就甩在地上认为晦气。
但是随着殡葬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殡葬这个话题不那么排斥,殡葬改革逐渐收到效果。
“人总有一死,临终得到关怀这也是件好事。”西海岸社区的李雪征说,现在社区逐步进入老龄化,家中突发白事,往往令居民措手不及、焦虑犯愁。如今,市殡仪馆将各类紧贴百姓需求的便捷服务和公益服务送进社区,让白事不再成为百姓的烦心事。真的很好!
“人去世后,丧家因为心情的缘故,经常事情处理得不是那么好,市殡仪馆通过改变服务方式,让丧者家属在哀伤中获得了一丝温暖。”沙沟社区老党员陈师傅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带头做到死后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大操大办、不修豪华墓等,引导子女文明殡葬和文明祭奠、低碳祭扫、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亲人故人等。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比以前好得多。”家住沙沟的市民黄成兵说,我们家住在市殡仪馆附近,以前死一个人,家里稍微有点钱的,披麻戴孝,送葬的汽车队伍排成长龙,什么花圈、纸车、纸马等祭祀用品摆满几大车,沿途乱扔纸钱,燃放烟花爆竹,搞得乌烟瘴气,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现在,不论有官无官、钱多钱少,集中在市殡仪馆内治丧守灵,送葬的队伍少了,鞭炮声少了,文明节俭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的风气明显变好了!
“党的十八大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略,倡导‘低碳、生态、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市殡仪馆全体员工一言一行去践行,也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殡葬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发展低碳殡葬,倡导绿色环保、勤俭节约的祭扫方式,倡导一束花、一声遥远人问候、一张寄往天堂的明信片等文明节俭祭祀方式,值得我们尝试和呵护。”市殡仪馆负责人说,这是传统祭祀向现代文明祭祀的挑战,这种挑战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促进我们不断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殡葬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切实分享到殡葬改革的成果。
让寒冬心情被温暖包围
C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萍钟少华记者周越特约通讯员李思意)近日,西区医保局组织辖区50家定点零售药店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医保定点药店业务培训。培训中,该局通报了2014年西区各定点零售药店年度考...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