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是健 本报记者 王南桢
从“生本”走向“自本”的探索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师本课堂,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先学后“议”、“议”后再教,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生本课堂,也因以群体学生为本,以符号化的抽象学生为本,对每一个性格迥异的鲜活生命关注不够的现实,在日益前进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受到严峻挑战。
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再一次升级。在教学改革大潮中,市二中在先期创立的“一二四生本课堂”基础上,再次出发,向更本质的“自本课堂”探索前行。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必然要“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修订课标与重组教材”的顶层设计,市二中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借助设计思维重组课堂组织方式,学校广泛发动教师,积极研究云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
目前,学校接受“云技术智慧课堂”教育的学生达到8个班400余人,课堂模式更加关注学科思想、学科品质这一本质属性,教师通过广泛的信息技术尝试多元开放的无边界课堂。一年来,云班教师上传微课、作业、导学视频达300多件,开展“云课堂”教学500多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自本课堂”越来越近。
从“单一课程”向“多元课程”整合
市教育体育局在《攀枝花市2017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教学改革要由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向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的转变”。过去,因满足于完成“国家课程”,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对“课程三级管理”较为淡漠。在“课改”中,市二中坚持“课堂教学形式”改革的同时,也注重“课程内容”改革,在“教什么”问题上下功夫,逐步探索建立自身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根”,以地方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为“干”为“枝”,让“三级课程”落地,为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大力推进课程的资源整合、学科综合和拓展延伸,以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对课程形成补充,形成校本教材配合各学科教与学。每个学科组集全体骨干教师智慧,认真研读教材,倾力打造的“导学案”,已形成了二中校本特色,是对“国家课程”的精准解读和再造。目前,已经形成语、数、英、理化、生地、政史等九个学科,涵盖三个学段,分为课堂学习导引和同步性作业等两种类别。作为教辅资源,有的已被攀枝花市部分学校使用,体现出“校本化国家课程”的巨大优势。
地方课程常规化。针对四川地方课程,学校坚持按要求常态化开设,安排专兼职教师授课。初一开设《可爱的四川》《生命生态与安全》,每周各一节;初二、初三开设《生命生态安全》《家庭社会法治》,每周“单一双二”或“单二双一”交叉运行。教务室每天巡查监督,保证地方课程的落实。
校本课程系列化。市二中积极组织地理、生物、历史教师,深挖地方课程资源,形成校本系列。目前,已开发了《得天独厚攀枝花》(地理校本)、《阳光花城·我的家》(历史校本)、《攀枝花·生物的乐园》(生物校本),分别从地理、历史、生物三个方面讲述攀枝花的“独厚”特征。集中在初一、初二开设,教师配以图文辅导,学生自主阅读为教学形式。同时,适当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体验民族风情,追寻文化之魂。
同时,校本课程建设还在心理、阅读、艺体、创客、数理化活动课上形成体系。学校心理教研组开发了《美丽心灵,青春同行》校本教材;语文组开发了群文阅读教材《书香》《品味》;艺体组开发了《艺体特色活动指南》;数学组开设了《数学建模》;物理组基于培养科学精神,开设了《科学探究》活动课程;化学组开设了《兴趣化学实验探究》并形成教材。创客课程设置更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视野。
从“碎片式活动”到精心设计艺体特色课程
以前,学校艺体活动几乎处于“兴趣小组”时有时无的零散状态,自建立 “整合校社艺体资源,全面开启特色活动”的艺体教育模式以来,学校艺体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学校定期开展艺体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指导教师。采取“集中+分散”的形式,坚持每日下午一小时活动时间不动摇,形成了深厚的艺体氛围。
强化校社整合,把校内和社区资源综合利用,充分调用周边文化、体育设施为“我”所用;推动家校互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每一个活动,都能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大力开发艺体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到目前,学校开展了球类、棋类、语言、表演、器乐、声乐等26个丰富多彩的项目。
“课改”带来市二中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学生、教师、学校均获得了发展,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积极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5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斌率西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金融街联组代表团来攀考察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举行了座谈...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