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城”建设的提出和意义
今年7月25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决定》,将从产业、城市“两个维度”,全力推进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攀枝花市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期,“两城”建设是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实现“三区联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两城”建设将共同推动攀枝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二、实现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是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攀枝花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2018年,攀枝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65.2:31.6调整为3.4:62.3:34.3,工业比例不断缩小,但仍在60%以上,攀枝花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市情没有改变,工业仍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支撑的实情没有改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面临重重困难的状况没有改变。如:攀枝花市农产品虽质优但量小,难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工业处于旧的优势行业门类(如钢铁)尚在发挥作用、新的优势行业门类(如钒钛新材料)仍在孕育的“交错期”,服务业受消费人口规模小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持续高速增长。总体来说,攀枝花市距离工业充分发展并处于价值链高端、高科技产业占据优势地位、服务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的“后工业化时期”仍较远。且各县(区)发展的阶段和层次有较大差别,对下一步发展的需求和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部分县(区)经济新增长点不多,产业升级动能不足。从政府和市场角度来看,这些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本地市场主体弱小、物流成本高、文化娱乐等行业企业少且竞争力弱。
三、实现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两城”建设
“两城”建设正是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良方”,是攀枝花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从区域上看,“两城”建设实现了发展的新格局,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从区域集中的角度实现了突破。空间范围上,钒钛新城主要是原钒钛高新区35平方公里,新增鱼塘、五桂塘、乐弄、沙沟南区等片区23平方公里区域;攀西科技城主要是现在的花城新区,包括流沙坡片区、炳四区、渡仁片区、沙沟北区,共27平方公里。从产业上看,“两城”建设将引领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贾瑞云书记指出,建设“两城”要抓好“三区叠加”(钒钛高新区、花城新区、仁和区)的机遇,集成和用好市场主体、产业平台等发展要素,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嫁接、跨界融合、提档升级,让“三区”因“两城”而联系得更加紧密、联合得更加有机、联动得更加协调,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四、抓住契机,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重在产业规划。围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一目标,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应加强攀枝花市情分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品质化转变,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能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重在吸引优质人才。一个城市在某个阶段最 需要的,是与城市的定位、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相一致的人才。攀枝花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服务人才,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具有现代服务管理技能和全球性市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重在创业创新。近年来,电子商务、数据消费、现代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服务业创业创新,应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服务业,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领域,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善全方位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重在区域辐射引领。四川“五大经济区”中的攀西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承载着战略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开发以及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开发等任务,既是探索阳光康养产业与生态农业、旅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康养产业体系的新机遇,又是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区域辐射引领发展能力的新契机。
新闻推荐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按照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在原有居民实体...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