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据了解,该公司5万吨煤基直接还原试验生产线生产出的钒钛还原铁,主要用于企业铸钢、冶金粉末的生产以及提钒、提钛等产品的深加工。这套试验生产线为单套炉型完成年产几十万到上百万吨产能提供了技术论证,同时,实现了钒钛磁铁矿冶炼中钛回收利用率的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是一个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在巩固提升钢铁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钒钛产业,实施钢铁和钒钛“双轮驱动”成为攀枝花市工业发展必然。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依托优势富集的铁和钒钛资源,倾力打造高水平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的发展战略。按照“6+2”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钒钛、钢铁、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加工制造支柱产业和太阳能、生物产业新型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攀枝花已形成常温下连续生产氮化钒、批量生产海绵钛、钛锭的能力。
在继续依靠攀钢等大型国有企业发展钒钛产业的同时,攀枝花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进入钒钛资源开发主战场,鼓励攀钢与民营企业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内的民营企业恒为制钛率先生产出四川第一炉海绵钛,标志着包括钛金属、钛化工在内的钛产业流程全线打通。攀枝花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内的龙蟒矿冶7万吨钒钛磁铁矿煤基直接还原新流程试车成功,该项技术环保、节能,属于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在巩固传统钢铁产业的同时,钒钛产业迅猛发展,攀枝花市工业呈现出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深入开展产业优化升级;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科技攻关投入力度的“三点支撑”结构。
作为“中国钒钛之都”的攀枝花坚持在科学发展中转型,在科学转型中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中钢铁的比重不断下降,钒钛、新材料、新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多元化支柱产业的格局已经形成。循环经济稳步推进,全市GDP能耗下降6%、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优势产业比重占到了92.2%,其中钢铁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了4.3个百分点。
2008年,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响亮提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更加明确了钒钛产业是攀枝花市资源优势最突出、发展条件最好、产业链空白点最多的支柱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
2008年,攀枝花市把钒钛经济带动钢铁经济,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当年,攀枝花市在直接还原新流程和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领域取得新突破。
2009年1月,四川省第一炉钛锭的出炉标志着攀枝花市钛产业实现了从钛原料到钛金属的新突破……
如今,攀枝花市已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钒制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20%;钛产业全流程基本打通,实现了从钛原料到钛材料的突破,同时具备了钛化工和钛材料全流程生产能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涵盖钛原料、钛白粉、钛材料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新兴的“钒钛之都”有着更宏伟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高水平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的总体目标,攀枝花市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钒钛钢铁核心产业销售收入2800亿元以上,把钒钛钢铁产业打造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产业,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钒钛新材料基地。届时,攀枝花将站上世界钒钛领域制高点的舞台。
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厚积薄发的攀枝花将再次上路,志存高远的攀枝花将再次创业,矢志不渝的攀枝花将努力实现新的腾飞,钒钛之都将强势崛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13日,中国石油攀枝花销售分公司与盐边县就开展“挂包帮”活动进行深入交流。该公司在对口帮扶盐边县国胜乡热水塘村4年的时间里,先后选派了30名优秀干部挂村帮扶,并提供10余万元...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