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盐边新闻 > 正文

走崎岖山路 访傈僳农家 行惠民之举 ——市委书记“结穷亲”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6-20 08: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帆

每一声问候,都饱含着深切关怀;每一次牵手,都承载着浓浓情谊。这已是市委书记刘成鸣今年第三次走进盐边县北部山区。

6月19日,在全市“百千万·干群心连心”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刘成鸣率先垂范,带头来到自己的联系户——盐边县渔门镇朵古村龙洞湾组村民李世权的家中,与当地傈僳族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探讨,帮助大家谋划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

“我们是亲戚,我还要来。”刘成鸣说。这是对乡亲们、对基层干部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我们把油茶煮起,等书记来。”乡亲们说。这是淳朴的感谢之情,更充满期待。

“就是要和困难群众建立起对口联系”

李世权没有想到,市委书记会和自己“结穷亲”。

渔门镇朵古村龙洞湾组是盐边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全组48户村民中,有30户还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李世权家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房屋被泥石流冲垮,李世权家正在修建新房。不大的院落里,四间新房刚刚完成主体工程,门窗还未安装好,地上散放着建筑材料。李世权热情地邀请刘成鸣参观新房,刘成鸣走进未建好的新房,仔细看了一圈,询问建房的资金来源。“一共要花8万块钱,政府出了4万,我们贷了1.3万的款,家里剩余的钱基本都拿来建房子了。”

此时,周边的乡亲们渐渐围拢过来。和李世权一样,大家都没想到,市委书记会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来“结穷亲”。一些傈僳族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知道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百千万·干群心连心”活动,对这项活动也很期盼,但是没想到市委书记的联系户就是自己的邻居。刘成鸣告诉大家,市委、市政府组织领导干部下基层,就是要和困难群众建立对口联系,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脱贫致富,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把村里发展得更富裕,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困难是暂时的”

刘成鸣与乡亲们团团围坐在院坝里。在霏霏细雨中,“结穷亲”就从摆“难事”开始了。

“你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刘成鸣问李世权。

“主要是到山上挖点草药,再拿到渔门镇上去卖。”李世权说,现在家里还种植了16亩核桃,但尚未挂果,没有形成效益,家里还种了些苞谷,主要是一家四口人的口粮,偶尔也会用卖草药的钱买些大米,给家里的两个孩子换换口味。

看到李世权第一个“开了腔”,原本有些拘谨的乡亲们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太困难了,有时候没粮食吃,只有喊村干部帮忙跟米店联系,赊点米吃。”“我们家一两个月才吃一顿肉。”……

“看病呢?出行呢?娃娃上学有困难没有?”刘成鸣十分牵挂乡亲们的就医、子女就学和出行,在认真听乡亲们讲述的同时,不时插话询问。

“学校离这里有6公里,但是娃娃可以寄宿。我们参加了新农合,只是遇到急病就麻烦了,要找人帮忙把病人抬到医院去。”李世权的妻子丰小珍从家中拿出一个“绿皮本”——盐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证,一边翻给刘成鸣看,一边说。

听完乡亲们的讲述,刘成鸣鼓励大家说:“困难是暂时的,大家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会越过越好。”刘成鸣强调,要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在充分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救助救济,全面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要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同时,探索实施能够快速见效益的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贫困群众的致富门路。

“这个主意对头!”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一些傈僳族群众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热烈地鼓起掌来,感谢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要为老百姓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与乡亲们的谈话中,得知还有一些农户居住在横板房里,刘成鸣立即起身前去走访。

雨中的山路格外泥泞,刘成鸣步行来到村民贺树发家。贺树发家在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坡上,两间房子全部用木板搭建而成,一间用来生火煮饭,一间用来睡觉休息。

由于连日的降雨,房屋内显得十分潮湿。刘成鸣走进房屋,就发现房屋没有屋顶,只是用透明的塑料布进行了遮盖,点点雨丝正从缝隙中飘落下来。

“像老贺这种情况的人家还有好多户?”刘成鸣眉头紧锁,询问道。

“全组48户人,有34户在修新房子,还有14户住在类似的房子里。”龙洞湾村民小组组长丰小军回答说。

刘成鸣叮嘱盐边县主要负责人,要加快农房改造,让老百姓早日住进安全温暖的新居。他强调,攀枝花市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按照分类规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的思路,着眼于让贫困群众共享现代文明,综合利用好扶贫、民宗、移民等政策,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下大力气逐步解决群众出行难、入学难、就医难、饮水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家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

走出贺树发家的横板房,刘成鸣回到李世权家中。

“既然是认‘亲戚\’,就不能没有礼物,我给你带了个电视机。”刘成鸣对李世权说。

“太好了,有电视看了。”市委书记的礼物让乡亲们十分开心,他们中的许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从来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见过大山外面的世界。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他们站在李世权家门口,守着技术人员调节电视信号。刘成鸣饶有兴趣地考孩子们数学乘法表,几个孩子先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刘成鸣勉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作出贡献。

“快看,有图像了,好清晰哟。”当第一幅电视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雀跃欢呼。李世权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拿着电视遥控器跟技术人员学习怎么调节电视节目,一边邀请乡亲们晚上都到他家来看电视。

这时,一位傈僳族阿妈拿出一个簇新的“勒西”递给刘成鸣说:“书记,这是我们一针一线缝起来的,送给你,请你收下。”“勒西”是傈僳族妇女手工缝制的挎包,送给最尊贵的客人,寓意美好的祝愿。

刘成鸣郑重地接过“勒西”,斜挎在肩膀上,他说:“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保存。”

刘成鸣拿出联系卡,交给李世权,他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以后我就长期联系你们了,大家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也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会再来看大家,相信下次我再来,一定会看到新的面貌,新的起色,新的变化。”温暖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乡亲。

离别的时刻到了,刘成鸣和所有在场的乡亲们打招呼,依依不舍的乡亲们再次鼓掌,小小的山村有了新的信心和希望……

新闻推荐

帮助困难群众渡难关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李付祥报道)“没有村里的帮助,以后的生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近日,盐边县和爱乡团结村村民李跃才拉着村干部的手,感激地说。今年6月,李跃才患上晚期“尿毒症”,无情的病魔给本已...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崎岖山路 访傈僳农家 行惠民之举 ——市委书记“结穷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