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
仲夏,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山头一片葱郁,一株株芒果树枝头满挂果子,村民们采摘的身影随处可见。
而在2001年前,由于产出较低,这里大片大片的山地被撂置,山头上长满野草。近年来,纳尔河村党支部带领当地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让纳尔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芒果产地,更让村民们走出了经济发展的困境,踏上了小康之路。
党员带头调结构
1996年,冯国顺当选为纳尔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看着纳尔河村有着大面积被撂置荒山、村民在温饱线上徘徊的困境,冯国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纳尔河村党支部通过不断探索、考察,2000年提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方法:与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向荒山进军,充分利用纳尔河村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种植芒果,发展芒果产业。而村民们对放弃种粮转种芒果的致富法子很犹豫,一时间,种植芒果、发展芒果产业的想法难以展开。
“自己必须先富起来,让村民看见实实在在的东西,大家才愿意跟着干。”冯国顺说,只有让村民亲眼看见种植芒果带来的效益后,才会打消村民发展芒果的顾虑。在村里的动员下,党员马文英家带头种植芒果,没几年60余亩芒果带来了80余万元的收益。在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芒果种植的热潮。
十余年间,纳尔河村的芒果种植达到1.2万余亩,挂果的有8000余亩,芒果种植收入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芒果产业也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151元。
支部引导提品质
为了推动全村芒果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纳尔河村党支部不仅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优化芒果品种,提高芒果质量和产量,还积极创新产品销售方式,畅通销售渠道,增加芒果销售收入。
“要提高芒果的质量和收入,还是要靠科学技术。”冯国顺感慨地说到,过去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撑,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一直上不来,芒果的销售也就难以保障。
“只有学习技术,知道怎样科学种植芒果了,质量才有保证,销路也就打开了。”冯国顺告诉记者,为让种植户学到科学种植技术,纳尔河村党支部积极联系市、县农业部门的专家,举办技术培训,引入科学种植技术。通过培训学习,村民们掌握了整形修剪、太阳能杀虫灯、疏花疏果、增加有机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一体化等无公害化栽培新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抢购。
同时,为了畅通销售渠道,纳尔河村党支部采取引进业主、培育龙头企业等形式,致力打造品牌优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带动广大农户集约规模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种植户对芒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极大地提高了纳尔河村芒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全村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新闻推荐
阳光下的防线 ——盐边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三项建设”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江潇文/图“在能力素质建设上,村纪检干部要‘三懂三会\’,即懂党纪条规、懂涉农法规、懂监督程序,会做群众工作、会按照程序监督、会纪检文书写作……”10月22日,盐边县益民乡益门村支部会...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