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华亭新闻 > 正文

“菜二代”的致富路

来源:平凉日报 2015-01-28 18: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张小兵

华亭县东华镇黎明川现代农业示范园素有“华亭人菜园子”的美誉。这里有蔬菜大棚1000余座,这几年,有很多菜农靠“大棚经济”这把亮闪闪的金钥匙打开了致富门。

在这个远近闻名的“菜川”里,不乏一些在外闯荡多年后选择回到农村“子承父业”,追随父辈脚步,在菜棚里继续耕耘梦想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菜二代”。日前,记者走访了一位从71岁父亲唐书荣手中接过种菜“接力棒”的“菜二代”唐文波。

刚见到唐文波时,他正和父亲在菜棚里有条不紊地打理着反季节西红柿。“我父亲从1986年就开始在西华镇王寨村种植蔬菜,能算得上华亭县种植大棚菜的‘鼻祖\’了。”唐文波说,“父亲种了一辈子菜,有了感情,舍不得丢掉这个活计,我从外地回来后,就接手了他的菜棚。”

“我在上学期间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后在外地从事工程建筑和材料销售工作,在工程建筑和销售中,越来越感觉到科技和市场的重要。”唐文波说,“这些年,父亲种菜效益没上去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种菜技术和蔬菜销售研究得少,‘老皇历\’已经不适用了”。

下定决心回到农村种菜后,唐文波在外闯荡的这段经历变成了“种菜经”。他告诉父亲,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种菜也要在技术和销售这两个环节“改革”,除了要“种好菜”,还要“卖好菜”。听儿子这么一讲,种了一辈子菜的老唐觉得该向儿子放心“交权”了。

2004年,唐文波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了名副其实的“菜二代”。

走马上任后,唐文波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父亲这些年在大棚里种的青辣椒、西红柿、大白菜等这些平常菜确实畅销,但村民家家户户几乎都种,形不成特色,也卖不上好价钱。“要想棚里生金,惟一的路子就是要种出自己的特色。”唐文波说。

注意拿定后,2005年,唐文波远赴西安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学成归来后,将家里4个棚改种成了蘑菇。“当时,县上种蘑菇的人很少,蘑菇种出来后上市销售快,而且价格还高。当年,我就收入了7万多元。”唐文波喜滋滋地说,“成功‘改制\’,效益翻了番,父亲乐呵了好一段时间。”

谈及今后的打算时,“菜二代”唐文波说,年轻人就要敢想敢闯敢干,我的愿望就是把“菜川”里的菜农都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大型农场,实现规划、连片、规模种植。同时,打好科技和营销两张牌,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成功注册蔬菜地域商标,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实现种好菜和卖好菜“两好”目标,使更多的人实现致富梦,过上好日子。听着儿子的致富“路线图”,老唐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关山脚下的地摊艺术

...

华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曲子戏唱响欢乐年2015-02-15 18:44
评论:(“菜二代”的致富路)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