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建文
隆冬的关山脚下,虽然寒风刺骨,但药农却忙得热火朝天。记者走进素有“药材重镇”的华亭县马峡镇寺沟村,只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丰收的独活、川芎,屋檐下一袋袋大黄也整齐地码放着,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种一亩药材能顶6亩小麦的收入。”种了大半辈子药材的老药农辛建功一边拾掇刚采挖回来的独活,一边给记者算起了对比账:“去年我种了2亩独活,产了4000多斤,每斤按1.2元算,能卖近5000元,抛去所有投入成本,下来能净赚个3000多元。而种小麦一亩地最多只能收入500元,虽然种药材辛苦点,但能守着家不用外出打工,还是挺划算的。”
正在马峡润塬药材加工厂忙着将烘干独活切片加工的村民刘笃孝,现在已经是该公司的一名产业工人了。他说,他也是老药农了。去年,他将自家的3亩川地全部流转给了润塬公司,每亩流转费430元,他们老两口给公司打工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两项收入合计一年能挣个3万多元。老刘说,“以前自己种药材规模小,不懂技术,没有机械化操作,还把握不准行情,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才落个万把元。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旱涝保收,土地和人力两头都有收入,还挣得比以前多。”
华亭县地处关山林缘地带,全县野生及家种药材共249种,“华亭独活”、“华亭大黄”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该县以打造“陇东药库”为战略定位,大力推行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先后制订了14种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建成了7个千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百亩育苗基地,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去年,该县种植中药材已累计达到10万亩,全县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9个,5亩以上种植大户465户,推广种植以大黄、独活、川芎、牛子为主的中药材品种14个。2013年药材产业人均助农增收5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4%;预计今年药材总产量将达到3万吨,实现产值1.7亿元,平均助农增收6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2%,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华亭县关山林缘区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重要引擎。
新闻推荐
...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