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小兵
盛夏七月,华亭大地麦穗金黄,麦浪翻滚,正是小麦收割打碾的关键期,而在马峡镇赵庄村的田间地头,除了偶尔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外,更多的却是农民的吆喝声和说笑声。
“现在农田的路都修好了,麦田收割机几乎都能开进去,一亩地60元的收割费,三五个来回,就收割完了,我们在地头只等着装袋晾晒,方便省事得很。”村民李祥云在地边一边看着收割机收割小麦,一边乐呵呵地说,“这60元花得值!”
“过去,小麦收割前半个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平整打碾小麦的场子,铲草、平整、碾压,真是费事;小麦收割开,一镰刀一镰刀割成麦捆,晚上麦捆又要垒起,等小麦全部割完后又要全部拉回来,才能开始打碾,这期间,最怕遇上连阴雨,眼看着成熟的小麦在地里发了芽,心里只能干着急。”说起过去全靠人力收割小麦,李祥云至今心有余悸。
“现在省事利索多了,早上收割机开进地里,四五亩小麦,不到两个小时就能收割完毕,中午拉回家里,摊开晾晒,下午用扬场机过一遍,除去杂物,晚上干干净净的麦粒就能装进粮仓。一天时间,五亩小麦就能收完,这机械收割比人力收割能省出近十天时间。”谈起今年的夏收,李祥云乐得合不拢嘴,他掐着指头算了一笔省时增收账:往年光用拖拉机打碾这一项,五亩地就得300块钱左右,这还不算买镰刀、扫把等收麦用具的花销。现在用收割机,一亩地60块钱,五亩地300块,省出的十多天时间在外面打工,最少也能挣近一千块钱,这里外一算,相当于增收了一千块钱。
山寨乡新庄村村民王明义说,随着县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机能进入农田,雇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农民越来越多。今年,他家里的四亩多小麦,全部用收割机收割的,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全部割完了。“以前,我们都是用镰刀收割,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割五六分地,现在一亩地花60块钱,不到二十分钟就能颗粒归仓,省事省心省力,划算。”
“这几年,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劳动力不足,到收割小麦时家家都很愁。现在好了,有收割机帮忙,家里人省事,孩子也能在外面安心打工,一举多得。”王明义乐呵呵地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年景一年比一年好,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新闻推荐
华亭县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图为新建成的华亭县东华镇月圆新村一角。本报通讯员 肖宝平...
华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