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宁桂兰、刘玉珍是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中路社区的孤寡老人,社区通过党员捐助、居民献爱心等活动,设立了“爱心帮扶基金”对两位老人进行常年救助,让老人的生活有了基本着落,宁桂兰老人逢人便说:“多亏了社区的救助,要不然这日子咋过呀。”这仅仅是该社区在创建救助特色社区中的一个实例。在福利路街道,像这样的特色社区建设已全面开展起来并强力推进。“福利路街道在当前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服务\’这个主题,而以‘特\’定创,以‘制\’保创,以‘新\’促创打造特色社区,就是增强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满足不同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是提高社区服务档次,推动社区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福利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世苍说。
福利路街道是个城区街道,辖区内流动人口和企业居民多,街道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单位、居民和“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逐个谋划、制定方案、以“特”定“创”,使全街14个社区的创建工作方向明确、标准清楚、特色鲜明。目前,全街规划设计的“爱心帮扶型”、“特色文化型”、“科学普及型”、“家政服务型”、“环境优美型”、“平安和谐型”、“共驻共建型”和“党建示范型”等8个类型的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建立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大服务”工作格局上,通过开展服务体系、服务机制、服务载体“三大创新”活动,形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公共服务与自主服务相结合,社区、单位、群众和政府相互动,横到辖区单位、纵到楼院家庭的多层次、全方位、系列化“大社区”服务格局。同时完善保障制度,落实协调机制,以“制”保创,使街道特色社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福利路街道各社区把“服务见实效、上水平”作为特色社区建设的目标,通过载体创新,全力做好“快捷便民”这篇文章。山丹街中路社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建立“爱心超市”;福利西路社区实施“6160”工程,开展“八大家”服务,开通“家庭救助110”服务热线,设置10多个救助服务项目,印制300多份服务联系卡,组建30多人志愿者队伍;天鹅湖社区每年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关爱女性健康——科普服务进社区”活动,年均服务居民200多人次;兰化26街社区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节,每季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月面向居民发行一期《社区文化》期刊。在创建特色社区这一载体的促进下,街道新建便民服务网点13个,开工建设肉菜市场3个,推出便民服务措施8项,为服务居民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
新闻推荐
城关区出台多项制度改变机关作风带来五个变化 笑脸迎进门 办事不拖沓
【本报讯】 昨日上午10时,记者在城关区政务大厅看到,某民营企业办公室文员王勇,在前后不到20分钟时间内,就办妥了营业执照的变更事项。“虽然问候语很简单,但给人的感觉挺好...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