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庄浪的春节,社火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没了正月里的社火,年味就会大打折扣。从走村串户的跑社火到万人空巷的社火会,从万泉的“上九”,水洛城的“十二”到朱店的“十三”,一队队的社火把节日气氛调拌得异常浓厚。其中,尤以水洛城正月十二的社火规模最为宏大。对于每个庄浪人来说,只有每年正月十二的社火红火了热闹了,这年才算是过出了滋味。这一天,无论男女,不管老少,只要还有点精神头,就一定要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县城,人山人海地挤着,锣鼓喧天地闹着,呼朋唤友地约着,远亲近邻地聚着,津津有味地看着,那表情才舒展,那心情也才舒坦。
记得小时候,正月里最奢侈的事,就是赶三十公里路上县城看社火。那天村子里最神气的人是开着大卡车和小三轮车的人,要早早地预约好,天还没亮就等在人家的车旁,然后像装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得密密实实的,加入到去县城的浩浩荡荡的车队里。几乎整村人出动。火急火燎赶到县城,也常常迟了,街道上的人早已摩肩接踵,街边店铺高些的台阶上一溜儿是老头老太太坐个小马扎袖着手翘首以待,路边的酿皮、炒凉粉、烧烤摊子也准备就绪,那些出门太早顾不上吃早饭的人,正埋头吃得香。吸引小孩子眼球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气球,鲜红欲滴的糖葫芦,各种各样的玩具,以及推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各色冰棍,一毛钱一个,正好给一路激动沸腾的心情降降温。
现在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也不用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了,每年正月十一,人们就早早从四面八方赶到城里的亲戚家。当天晚上,偌大的紫荆广场、文化广场里就挤满了提前赶来看社火的人,无垠的夜空里,触目皆是人们放飞的许愿灯在飘浮,映红了半边天。耍社火的车队,为了占据有利的位置,也早早排起了长龙。街道上锣鼓声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第二天的热闹预热,一声声鼓点,敲出了耍社火人迫不及待的心情。
就这样,正月十二的社火在人们的翘首期盼里登场了。一辆辆华丽的彩车,一架架精巧的高台,一排排整齐的秧歌队,间或还有多年不见以车代马的马社火,伴着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和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簇拥着水洛城的守护神——忠烈侯刘沪将军塑像,在人头攒动的县城街道上环城行进。这位和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时代的北宋名将,这位在千百年前收水洛城、守水洛城从而造福水洛百姓的将军,虽说仕途不顺,屡屡落难,最终客死水洛,但他却活在了祖祖辈辈的水洛人心里,人们尊崇膜拜他,如神。据说,每年的正月十二,是为纪念他才有的节日。而这个节日流传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纪念。你看那些惟妙惟肖的社火造型:白蛇许仙断桥相会、观音慈悲普渡众生、孙悟空大闹天宫——回溯的是古老的神话传说;火箭升天飞船遨游——描绘的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仙鹤延年、鱼跃龙门、龙盘祥云、金牛奋进——诉说的是人们美好的心愿;梯田王国、五谷丰登、土豆高产、瓜果飘香——展示的是人们美好的生活;碧水丹霞、云崖胜景、通化陈洞、郑河神湫——铺展的又是庄山浪水如画的风景……这些包罗假山真水花鸟虫鱼、涉及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彩车高台,无不栩栩如生,显示着庄浪人的奇思妙想、聪明才智,因而这一天,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次民间艺术的盛会。
一直要到夕阳西下,社火的锣鼓声才会慢慢稀落,街上的人潮才会渐渐散去,那些流连不去的人,拍一拍挤了一身的尘土,坐在路边的小吃摊或者走进街边的小饭馆,边吃边议论,意犹未尽里回味的还是社火。若你遇见小脚的老太太对扭捏着不肯回家的小孙子说:“走,回家吃饭走,明年再看,明年的社火更好。”你一定会莞尔:一年好比一年的,不仅仅是十二的社火,还有庄浪人的生活。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