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保虎
阳春三月,泾川的农村大地,农民为春耕开始忙碌了,有的在购买化肥、农药,有的在查看墒情,有的在疏通沟渠。农业技术人员也纷纷走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到处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春耕图”。
“移动课堂”进地头
“早春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倒春寒到来前浇水。一旦出现早春冻害天气,要抓紧时间亩追施尿素7~10公斤,然后浇水;要及早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生长……”3月19日,在太平乡何家村刘小成的麦田里,县农技中心的农艺师薛亮在“移动课堂”上,就如何防治小麦倒春寒,正为100多名村民作现场讲解。
“县里派来的农业专家给咱讲小麦的管理知识,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我对今年的庄稼收成更有信心啦!”听完专家的授课,刘小成乐呵呵地说。
为做好春耕生产,该县紧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按照“乡有专业技术员,村有产业带头人,户有技术明白人”的要求,开办了科技“移动课堂”,采取“授课培训——指导实践——科技致富——带动共富”四步培训的办法,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实施了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助春耕活动。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技“移动课堂”培训班92期,发放科技资料6.23万份,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
种地创业“不差钱”
“往年贷款一直要往银行跑,没想到今年我这5万元贷款,县担保公司给我担保了以后,乡上的信贷员在我家就给我把手续办了。”3月20日,说起自己办理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飞云乡闫崖头村农民薛保成笑着说。薛保成是泾川县的果品种植大户,他最近准备给40多亩果树地施肥,但由于手头积累的资金不够,他就申请了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
双联惠农贷款上门服务,这着实让农民种地创业“不差钱”。在该县,农民手里只要握着信用社的贷款证这个“绿本本”,就能很方便地筹到启动资金。党原乡西联村农民赵小生是一位养猪户,今年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3月21日,他拿着自己信用社的贷款证,当天就到乡上的信用社贷了5万元,这让他满心欢喜。
“背包银行”进村来,支农资金到地头,让该县农业生产迎来今春的“及时雨”。今年,为了发挥金融资金对“三农”工作的“输血+造血”功能,该县积极和金融部门衔接,及早启动了双联惠农贷款、春耕生产贷款。金融部门通过走访农户了解贷款需求、简化办理程序、统筹安排资金等,确保农民春耕“不差钱”。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626户10945.5万元,全县各级信用社为农户发放春耕生产资金11580万元,有力确保了农民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农技处方”助春耕
连日来,玉都镇街道最热闹的地方是各大农资销售店,前来购买种子、化肥的人络绎不绝。在新产品陈列柜台前,有的农户正迫不及待地向销售人员咨询,有的在翻看说明书,有的在察看价格表……
在一家销售店前,摆旗村的李保喜拿着一张单子边看边说:“照着这个方子,我就能把上面列的优良种子和高效复合肥买回家,尽快用上,不能误了农时。”记者凑近老李手里拿的单子看到,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他家的地块情况,详细列出了所需要的化肥、种子的名称和数量及使用相关事项。“有了这么详细的指导,如果再种不好庄稼,真是说不过去啦!”说完话,老李购买了所需的农资,驾驶着三轮电动车快乐地回家了。
而在罗汉洞乡南河村,村民吕锁正忙着按乡产业办主任孙海涛开出的农技处方为大棚芹菜做测土配方施肥。去年吕锁采用小麦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种植的大棚蔬菜,由于口感好、价钱高,亩均增收500元。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帮助农民搞好春耕生产,泾川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传授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合理使用方法。不少农民还带上自家地里的土壤前来化验,让农业技术人员给土地“把脉”。目前,全县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已为农民开出“农技处方”2000多份,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让全县80%的土地吃上了“营养餐”。
新闻推荐
领导责任要防止马虎应付——四论扎实推进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报评论员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