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大棚里的“二人赚”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3-20 19:2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赵永刚张鹏

3月14日,记者来到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蔬菜园区。走进赵世平家的日光温室,只见他和妻子正在给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浇水。夫妻俩忙完手里的活,和我们聊了起来。

赵世平今年37岁,妻子李爱芬34岁,夫妻二人是典型的“70后”农民。赵世平告诉记者,他们两口子以前在家种粮、搞养殖,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当看到村里的人打工出去挣了钱,自己也动了心思想出去,但因为没人管孩子也就作罢,日子一直过得不宽裕。2008年,赵世平在城关镇五里铺村蔬菜园区承包了3个日光温室,开始学着种菜,没想到一年下来收入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们在五里铺村一干就是4年。2012年,夫妻俩扩大规模,又把“阵地”扩展到了王村镇二十里铺村,在这儿承包了5个日光温室。第一年种了两个棚,由于建棚迟,菜没赶上好时间,收入和支出“滚身圆”。第二年5个棚分别种了黄瓜、西葫芦和西红柿,由于市场行情好,一年就收入了人5万多元。

为了种菜和孩子上学方便,赵世平把家安在了日光温室的地头。他在用蓝色彩钢瓦搭建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平时一家人吃住都在这里。

说起蔬菜销售,赵世平说:“销路不愁。菜成熟后我自己拉到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就批发了。今年种了3棚西红柿,1棚黄瓜,1棚西葫芦,眼下已经收入了5000多元。”

说话的当儿,同在这个蔬菜园区里种菜的景列秀来家里串门。赵世平告诉我们,景列秀和丈夫王金良都是“60后”,他们在这个园区承包了5个日光温室种菜。“我们两家子是老‘联手\’。刚开始就一起在五里铺种菜。当时我们还啥都不懂,经常向他们两口子学习,拜他们为师。后来我们两家又都把‘阵地\’转移到了这里。”

对于如何种好菜,他们这些蔬菜大棚里的“黄金搭档”可有自己的一套,“要种好菜,关键就是要能吃苦,人要勤快。”赵世平说。为了种菜,他们只有过年时会待在家里,其他时间都在菜棚里。“种菜一定要掌握技术,不懂技术有时候不挣钱还赔钱。不懂的技术我们就向技术员请教,平时也自己买书看。我家‘掌柜\’的买得最多的就是种菜的书。”景列秀说。

赵世平对未来也有自己的打算:现在手里有了一点积蓄,想多赚点钱,在县城买一套楼房,让孩子在县城上学。

多年来,泾川县蔬菜、果品、畜牧三大主导产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的群众依靠发展特色产业鼓起了腰包。产业发展了,群众在家门口致富也有了信心,许多外出漂泊打工的农民选择回到家乡发展,他们在家门口的果园里、菜园里、养殖小区里唱起了“二人赚”……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春风度——平凉春耕掠影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大棚里的“二人赚”)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