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之江
16辆校车实有座位228个,向教育部门申报补贴时,座位数却变成了536个,以此多冒领财政补贴近10万元。沈阳市于洪区相关部门正在对这起冒领财政补贴事件调查追责。根据当地规定,每台校车都要经过教育、公安、学校、交通等6个部门盖章审核。然而,6个公章仍然未能阻止造假。
(3月24日新华网)
对于校车补贴虚报一事,于洪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疏忽大意了,没有逐一对每台车的真实座位数进行核实,轻信了公司的申报”。校车公司负责人的说法是,电脑录入过程中“把数字粘贴错了,而公司没有认真审核,就上报了”。
看来责任主要在于疏忽大意,审核不认真。但就算这两家错了,公安、学校、交通等部门居然也“一马平川”,很大方地放了过去,不免太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此事的责任主要在于疏忽大意,说明这些管理者对待工作,实在是太不认真负责了,难道平时的工作就是这么马虎大意的?10万元公款就这么马马虎虎地漏了出去,就算是无心之失,也存在失职渎职嫌疑。
但情况真是把关不严,疏忽大意?是“校车公司粘贴错数字”这么简单吗?
据《中国青年报》21日报道,有车主称,他有多辆车挂靠在这家叫雨露的校车公司,他的车在于洪区接送的是高中生,在皇姑区接送的是中小学生,按照规定是不应该领取补助的。但他发现自己的车也在“领取”补贴,只是这些补贴所得全都装进了校车公司的账户。遇到这种现象的车主还不止一人。
非常蹊跷的是,这些车主对报送材料一无所知,不知道校车公司怎么用他们的车办了于洪区相关中小学运营的手续,而要申报这些手续,要学校盖章,要教育局盖章,还要有实名制的乘车学生登记。不知道这些材料是怎么弄来的?学校和教育局有没有审核?不接本校的学生,学校为何要对这些车辆审核盖章?校车公司为何要如此申报?难道这也是不小心将“数字粘错了”所能解释的吗?而且皇姑区的校车被报送到于洪区来领取补贴,这难道合情合理吗?
更耐人寻味的是,校车补贴原来由交通部门拨到街道,车主持相关证件直接领取,而现在补贴办理机构转到教育部门,区里确定校车由两家公司管理运营,教育部门和校车车主之间,多了校车公司这一层环节。这样的管理方式目的何在?为什么车主不能直接领,而要由校车公司来申请补贴?
就此看来,这多领的10万元校车补贴被说成是疏忽大意,恐怕难以令人相信。其间到底有没有猫腻,需要政府机构进行调查。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骗取财政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人骗取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有人骗取家电下乡补贴,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多则上千万元,少则几十万上百万元。现在出现6个公章拦不住10万元补贴被虚报的事,必须严格地查失补漏,厘清责任,给公众一个交待,而不能仅仅以疏忽大意了结此事,如果是有人故意骗取财政补贴,可能涉嫌犯罪,如果政府部门把关不严,则涉嫌失职渎职。
新闻推荐
西部商报讯(记者陈振峰实习生王玉香胡伟霞)王家庄社区居民李先生反映,他居住在旧大路189号,最近几日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严重,污水已经流到了家里,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发现下...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