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胥富春
新一届兰州市平凉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郭林生是泾川县王村镇人。1981年出生的他,从饭馆服务生做起,白手起家,目前已拥有三家大型火锅店、一家商贸公司,并参股投资公司,成为平凉籍在兰州商圈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打工,只身一人到兰州
1999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郭林生,呆在泾川老家无事可做,就一个人跑到兰州寻梦。
初到兰州,他举目无亲,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术、没学历,如何开始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郭林生到处走着看着,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看来看去,最后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到饭馆端盘子了。方向确定后,很快,他应聘到正宁路甜甜火锅店当起了一名服务生。
由于他勤快伶俐,深受老板赏识,不过一年多时间,他的职位就多次被提升,从领班、传菜部部长,干到了大堂经理,实现了三级跳。
经理当了不久,郭林生就把餐饮管理的各个环节弄了个一清二楚。2001年,他辞去大堂经理的职务,在老家泾川的银行贷款一万元,在兰州开了一家炸酱面馆,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第一次创业,郭林生投入了很大精力,而不幸的是,当生意刚有起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时,面馆门前因为修路,顾客出入不便,顿时门庭冷落。眼看门前的路一时半会儿修不好,没办法,他只好赔钱转让出去,投资的钱几乎赔完。
第一次做生意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气馁,不久后,他又在正宁路找了个地方,开办了自己的火锅店——兰州点点火锅店。
火锅店开张后生意还算不错,也火了一段时间,但不幸的是,2002年11月,“非典”疫情爆发,此后,许多人因担心染病,不到饭馆吃饭,生意越来越差。他的点点火锅店勉强支撑了几个月,又一次关闭,无奈之下,他又返回到甜甜火锅店打工。
创业,靠的是胆识
两次失败并没有挫伤他的锐气。在此后一年多时间的二次打工期间,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对火锅店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防范、门店选址等问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04年5月10日,郭林生二次创业,正宁路点点红火锅店开业了。这次开店再没有遇到其他波折,经营形势一路看好,客源日趋稳定,营业额节节攀高,至今已持续经营10年。
2010年,他的点点红火锅麦积山路分店开业。
2013年3月,他投资800多万元收购了来兰州之初的第一个落脚点——甜甜火锅店。
目前,郭林生的三个火锅店总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员工240多人,火锅店在兰州市民中的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多。
火锅店营业中,要采购大量的酒、茶等饮品。2011年5月28日,郭林生创办甘肃新大商贸有限公司,主营白酒、红酒,不仅向自己的火锅店供应,还代理了多个酒类品牌,供应到商场超市等商业网点。
今年年初,郭林生出资1000万元,和平凉商会其他成员一道,共同发起成立了甘肃平商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他被推选为公司总经理。公司主要面向兰州、平凉两地从事项目投资等业务,注册资本6200万元。
成功,缘于勤奋诚实
说到成功之道,郭林生的心得只有四个字:勤奋诚实。
他打工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得益于他的勤奋诚实;自己当老板后,从事经营管理,同样靠的是勤奋诚实。
他二次创业,开办点点红火锅店时,曾有三天三夜没睡觉的经历。由于资金紧张、人手少,许多事都得亲力亲为。而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他的原料采购、操作工艺把关都很严,他坚持用真材实料吸引顾客,用独特风味铸造口碑。许多吃过的客人都有一个共同看法,就是这里的火锅吃到最后,汤仍然是清的。
郭林生在经营上也有许多创新,他是兰州市首家推出24小时营业的火锅店。每天凌晨四、五点,当绝大部分市民身处梦乡,绝大部分商业门店大门紧锁之时,他的三个火锅店内仍然一派繁忙,就餐的人络绎不绝,传媒编辑、出租车司机以及各种值完夜班的工作人员,已习惯来这里饱餐一顿后再回家休息。
对顾客来说,在口味好的前提下,最实惠的还是价格,郭林生坚持平民消费思路,三个火锅店全部定位于中档大众消费,即使工薪阶层常来就餐,也感觉不到经济负担。
为了稳定员工队伍,郭林生拿出21%的股份,按职位分配给火锅店内工作满三年的员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餐饮业是一个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而他的旗下,10年前刚开店时吸纳的首批员工还有十多位继续在这里工作。今年5月10日是兰州点点红火锅十岁生日,郭林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拿出50万元奖励员工,其中,跟随了郭林生10年的老员工每人拿到了1万元的红包。
发展,完善管理,稳健经营
郭林生认为,小店靠经营,大店靠管理。兰州乃至许多地方的火锅店加盟重庆等地全国连锁店的较多,自主品牌的较少,而他的三家店都属于自创品牌。他经常学习兄弟店、名优店的长项,不断改进,做到扬长避短,独树一帜,但不搞盲目扩张。
郭林生在兰州打拼十多年,有一个总体印象,就是大多数上规模餐饮店的生存周期约为3-5年,目前能持续经营10年以上的,屈指可数。而收购他最早打工的甜甜火锅店,令他很有成就感。他的妻子也是最早从这个火锅店打工,与他认识并走到一起的,现在不仅是家庭的贤内助,也是事业上的得力帮手。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郭林生把学习抓得很紧,经常阅读各类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还报考了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提高自己的学历,目前已修完全部课程。
郭林生事业取得成功后,没有忘记社会责任,2013年9月,他斥资7万多元,为他老家所在村——中塬小学的师生们购买了衣服、学习用品和教学用具,受到了广泛好评。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