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共同实现美好中国梦本报记者 柳静霓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5-20 08:00   https://www.yybnet.net/

在平凉230万人口中,一个超过16.9万人的残疾人群体备受社会关注。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组织竭心尽力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工作社会氛围更加和谐。如今,16.9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在各自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与全市人民并肩谋发展、携手奔小康,共同实现美好中国梦。

优惠政策助推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残疾人两个体系逐渐形成

“党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也领上了补助,让我们生活有了保障!”去年,在崇信县锦屏镇九功信用社刚领到48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的该镇冉李村残疾农民向记者直夸党的好政策。

近年来,各级民政、卫生、人社、住建等部门结合行业实际,制定相关政策,着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平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残疾人新农合、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政策》,对城乡居民中持有《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缴100元参保费和其他残疾人50元养老保险费。将白内障复明手术、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矫治等康复项目列入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部分县降低了残疾人住院报销起付标准,将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各县(区)普遍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和救济范围,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标准。农村残疾人参合率、城乡残疾人参保率、城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率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在廉租房分配中,优先解决残疾人。崆峒等县(区)按人均0.15元的标准落实了社区康复配套经费;华亭县对70岁以上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生活补贴;崇信县对60岁以上70岁以下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40元生活补助,对70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80元生活补助,让残疾人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市上及崆峒区、灵台、崇信、华亭、静宁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崆峒区、静宁和庄浪县特教学校改扩建以及庄浪、华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平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开工建设。平凉市瑞格眼科医院被确定为全市复明工程定点医院,市残疾人阅览室免费为残疾人开放。各县(区)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也不断完善提升康复科(室)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康复服务。全市141个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中心、所)、12部维权热线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城乡公共场所基本建立无障碍设施或进行无障碍改造。平凉广播电视台每月一次的手语新闻和每周一次的《残疾人园地》栏目已经成为帮助残疾人了解政策、寻求帮助、参与社会、实现创业就业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崇信县率先建立了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灵台等县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正式运营,全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

去年,崆峒区草峰镇张寨村当庄社的残疾人张作兰家建起了新房。她高兴地说:“以前我们家住在沟边上,院子一下雨都是泥,还有50多米下坡路,再不修就没法住了,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残疾人,每户还要补一万六呢。”

村委会主任余效璋说,2013年张寨村实施的6户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户都把新房建起来了,院子里铺的都是无障碍砖,居住条件一下子改善了,山上的搬到了平塬上,交通、吃水啥都方便了,有病也能及时买到药,再也不愁下雨天了。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措办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个人受益的实事好事。五年来,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3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灾后重建、中央扩大内需、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彩票公益金”、“阳光家园计划”和“七彩梦行动计划”等项目以及“平凉市十大助残民生工程”。对七县(区)275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对2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409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5个,扶持14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从事种植养殖项目,带动2200户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资助2700名残疾少年儿童及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在华亭、庄浪两县建立了残疾人托养机构,对76名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为全市296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居家服务补贴;对425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800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为30名贫困聋儿每人配戴价值2.6万元的助听器,为135名全年龄段聋人每人配戴价值2万元的助听器,为40名残疾聋儿免费安装价值16.8万元的人工耳蜗,为250名肢体残疾人装配了矫形器,为380名肢残人免费安装了大小腿假肢,帮助35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治疗,捐赠轮椅1000辆,发放辅助器具2100件,使10万多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加油,加油,小伙子真棒!”4月27日上午,崆峒区崆峒镇文化广场上一片欢呼声。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一场由区残联和崆峒镇联合举办的首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在这里开赛。

“像我们这样的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些残疾,但我们更热爱生活,渴望能参加属于我们自己的比赛,前几天听说镇里要举办运动会,我是第一个到镇上报名的。”运动员鲁军平说。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始终坚持搭建各种平台,让残疾人发展能力在广泛参与中不断增强,残疾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各尽其能,成就事业,贡献社会,涌现出了夏超凡等“平凉市十佳自强模范”和刘旭东、边惠兰等一批“致富典型”和“种植能手”。有不少优秀残疾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走上残联领导岗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庄浪县听力残疾人石发弟代表全市16.9万残疾人光荣出席了中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泾川县肢残人口晓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被中残联授予自强创业奖。刘旭东被评为“感动平凉·2010年度人物”和“平凉市十佳农村致富能人”。刘海、信文华代表国家参加了世界夏季特奥会和全国第五届特奥运会,取得了5金2银1铜的好成绩,有90多人参加了全国、全省残疾人文化、体育赛事活动,获得金牌46枚、银牌30枚、铜牌28枚和一等奖15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49个,为国家和省、市争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残疾人在实现就业中得到较好发展。各级残联积极实施千名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依托社会办学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残疾人家电维修、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操作、农村种养业、农村小家电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85期,对2万多残疾人进行职业和技能培训,扶持792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实现就业。

各级残疾人组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残联是我们残疾人的娘家,为我们残疾人着想,办好事实事,残疾人办事也更加方便了。”家住崆峒区寨河乡的农民杨清忠这样说道。

五年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开展“强基育人”工程和“整县突破、整市推进”、“三抓三建·活跃万村”活动,全面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7个县(区)残联全部通过了中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五年来共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对1875名各级残联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了培训。建立完善了乡(镇)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管理、培训制度,为116个乡镇(街道、园区)和1457个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每月发放100元误工补贴。“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作用发挥明显”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基本建成。有4个县(区)、13个集体、36名个人分别受到中、省残联的表彰奖励,灵台县残联、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崆峒区、泾川、灵台、庄浪、静宁五个县(区)被中残联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荣誉称号。

市残联在“双联”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平凉市残疾人代表队在全省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金牌

残疾人文艺演出

新闻推荐

“牛老板”送计牛产业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共同实现美好中国梦本报记者 柳静霓)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