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社区工作人员就像亲人一样,家里一遇到困难,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崆峒区西郊街道办事处西门口社区67岁的残疾老人张景文动情地说道。“4月15日那天,我家面粉没了,由于手机换了联系不上粮行,我又行动不便,情急之下就给社区便民服务热线打了求助电话,结果不到二十分钟,社区干部吴秀就和粮行的人一起为我送来了一袋面粉。”
在西门口社区的“便民服务110”服务热线登记簿上笔者看到,“我家下水管堵了”、“帮忙找个工作”、“无法到社区办理养老保险”……一桩桩关乎群众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邻里纷争的“烦心事”、“闹心事”登记在册。
“老百姓有事就想到我们,这说明我们社区干部已经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甚至亲人,这一点比什么都让我们高兴!”西门口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静说。
“以前一到审低保的时候,我们院里这些老头老太太就得往社区跑,那个愁呀!我们把问题反映到社区,没想到今年一步路也没跑,居民小组长李凤玲就上门给我们审核了低保,办了养老保险。”家住新生巷社区石油公司家属院的老人们对社区的贴心之举赞不绝口。“我们的‘便民服务360’就是要从事关居民的小环境、小困难、小纠纷等八项事着手,为居民提供360度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精细服务。”新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蕾说。
“社区工作正在由简单服务向全方位社会管理转变,面对居民的多元化诉求,我们的工作明显力不从心。”西郊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马辉军说,“为了使社区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在确保每个社区一个服务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充实服务内涵,街道机关以‘民情直通车\’党建品牌为依托,推行‘三进两转变一提升\’,三天门社区重点打造‘便民直通车\’品牌,推行‘三听、四问、五个在一线\’。”
如今,“便民服务110”、“便民直通车”、“便民服务360”等服务品牌越擦越亮,贴心的服务不仅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也换来了社区居民的赞扬、信任和拥护。目前,西郊办5个社区已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3个,正在建设的1个;组织干部上门服务180余次,帮助居民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272户7950人,协助居民缴存养老保险1788人,医疗保险1.71万人;3764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认领了服务岗位,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5次,清扫巷道14条,打扫居民小区11个,清除小广告423处。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