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胡珮珮没推广青贮技术前玉米秆都成了我们的心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9-25 19: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胡珮珮

“没推广青贮技术前,玉米秆都成了我们的‘心病\’,满地都是,没办法处理。现在好了,养牛场办起来了,废物变成‘宝贝\’了。”泾川县太平乡四郎殿村的养牛大户苏祥林说。

眼看着养殖业能赚钱,去年,苏祥林也投资147.6万元建起了养牛场,养了90多头牛。“现在太平乡一共有10个养牛场,玉米秆还是比较紧缺,动手迟就买不上了。从玉米还没成熟,就得跑着联系农户。一亩玉米秸秆90块钱,我订了350亩。”由于玉米秸秆粗脂肪含量和含糖量都很高,营养价值高出其他草料近15%,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是很好的青贮饲料和高能饲料,如今成为养牛场增收的重要法宝。

“收完玉米,房前屋后到处堆的玉米秆,大多数当柴火烧了。现在要烧就等于是把钱烧了。我家8亩玉米秆一亩95块钱订出去的,卖了760块钱。”四郎殿村农民刘添财高兴地说。

以前玉米秸秆没出路,要么堆在家里烧炕,要么焚烧做底肥,耗费人力不说,还污染环境。泾川县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技术,青贮的玉米秸秆成了牛羊的“绿色面包”,玉米秸秆转身变成了增加群众收入的“香饽饽”。

新闻推荐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平凉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本报记者胡珮珮没推广青贮技术前玉米秆都成了我们的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