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斌
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交通运输所产生噪声,进行了严肃查处;依法拆除城区248台燃煤锅炉;凡是与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一律予以废止;项目环评中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比国家规定时间缩短了30天、10天和15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环保局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聚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坚持问题整改“下猛药”,避免整改过程“偷工减料”,真改、实改、彻底改,整改“改”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倾听群众心声开门纳谏抓整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市环保局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目标、把群众意见作为努力方向。“有一个建议,就办一件实事;听一句抱怨,就改一种毛病。”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中,通过建立征求意见台账、整改落实销号、整改情况公示和整改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从马上能改的问题改起,以整改成效取信于民。活动开展以来,共征求到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个人意见建议174条,经归纳梳理为120条,其中领导班子36条、班子成员个人84条,涉及形式主义29条、官僚主义28条、享乐主义35条、奢靡之风18条、其它方面10条。
一打纲领抵不上一个行动,说千道万不如实干。局党组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抓实做,亲力亲为。在活动中,党组成员分别围绕地表水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监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固废危管理、污染减排和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等工作。在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查找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先后深入“双联”点和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中水崇信发电公司、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制甲醇分公司等12户联系企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三同时”制度不落实、建设项目久拖不验、固废危废管理不规范、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突出环境问题,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规范环境管理工作。
在整改中,市环保局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开展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清理、监察监测监控监督大检查、环境违法问题排查整治、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今年,市环保局共查处并整改环境违法问题163个,环境管理问题168个,对45户违法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对81户“未批先建”项目进行了限期整改,对12户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对42户企业实行了停产整顿。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1100万元,为县(区)配置压缩式垃圾车10辆、拉臂式垃圾车28辆、吸粪车21辆、手推式村庄保洁车881辆、配套垃圾收集箱4103个。
向“潜规则”叫板 解决问题抓整改
查摆问题实打实、整改问题硬碰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全社会关切,广大群众关注,这些问题也是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对此,市环保局牢固树立真改、实改、彻底改的思想,敢于向“旧习惯”说不,向“潜规则”叫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下大气力“治水污”。针对泾河、汭河、葫芦河等市县内主要河流没有达到环境功能要求,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年底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总要求,将平凉天雨和华亭、泾川县城污水处理场规范化运行以及庄浪、崇信、灵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运,列入今年重点减排工程,进行月调度、季考核、半年通报;针对城市生活污水未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而造成区域内地表水污染问题,提请市政府将市县(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工程列入今年为民承诺要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针对一些企业废水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特别是对泾河流域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查处3起环境违法行为,杜绝了偷排、暗排和漏排问题发生。
——重拳出击“防废气”。由于气象因素、城市建设扬尘、交通道路扬尘影响,今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出现连续下降趋势,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平凉市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制定了《平凉市大气污染应急预案》,两次召开了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污染防治工作,与24个市直部门签订了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按照市上实施集中供热总体要求,积极实施燃煤锅炉关停、餐饮油烟(夜市烧烤)治理、煤炭市场整治行动。协同崆峒区政府和市住建、城市执法等有关部门,在拆迁工地强行推行湿法作业,在城区主要干道增加洒水频次,依法取缔了一批露天烧烤摊点;督促市县5家机动车检测单位,将原来污染因子检测单一、数据真实性差的双怠速法检测线,提升改造为污染因子检测项目多、准确度高的稳态工况法检测线,目前升级改造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评审。
——牵头抓总“降噪声”。噪声扰民是群众诉求最多的环境问题。对此,按照有关规定,市环保局与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一起,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交通运输所产生噪声,依照各自职责进行了查处,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回应群众关切 规范管理抓整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市环保局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对此,由各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各科室对原来制定的一些制度进行归纳清理,凡是与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不一致的,一律废止;凡是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要求的,全部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8大类47项制度规定。其中,在全市环保系统内部,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网络监测、联合执法、挂牌督办、定期通报、责任追究六项制度;制定了《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推行全市责任书考核排名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制度。
班子决策程序,注重公开透明。修订完善了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议事规则,对项目审批、规费收缴、专项经费支出、违法案件查处、干部人事管理等事项全部实行会议审定,形成了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
环境监察监管,确保依法依规。修订完善了环境执法责任管理考核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环境监察常用法规及笔录模板汇编等,修订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燃煤发电厂脱硫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环境信访举报投诉、行政处罚管理规定等制度,确保了监察监管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项目环评审批,要求规范科学。修订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评和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等制度,规范了项目环境管理工作。
排污许可管理,强化染源监管。制定了《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细则》,明确了市县(区)核发权限、核发类型、核发程序、举报电话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规范了企业排污行为。
机关事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修订完善了机关政务信息报送考核管理办法、政务督查工作办法、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定、财务管理规定、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制度约束。按照中央、省、市委有关规定,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工作作风群众评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言行,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如今,漫步崆峒山下,泾河两岸,绿树碧水相映成趣,跳舞、健身、垂钓的市民随处可见。“让城乡居民共享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和优良生态,让平凉永远成为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这是平凉环保人的庄严承诺和不懈追求。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