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永刚胡珮珮
两棵粗壮大树做成的大门上“大运农业观光园”7个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9月29日,记者一行经过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村时,被正在建设中的农业观光园吸引,已建成的两座联动温棚夺人眼球。沿着泥泞的路来到温棚里,只见十多个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种麦子,一亩地光机耕费100块钱、收割费100元,还得80块钱的化肥,产上700多斤麦子,一斤卖上1块1毛钱,净收入才500块钱。现在把地流转出去,不用种地了,每亩地净收入600元,省力气不说,还能打工赚钱,有了双份收入。”说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魏存福给我们细细算起了经济账。
今年57岁的魏存福是二十里铺村三星组村民,在这温棚里工作,月收入2000元。这个村里总共有165亩地通过土地流转租给了这个观光园,他家的两亩地流转了出去,一亩地一年租金600元,一次性签了30年合同,根据市场行情,租金5年会做一次调整。
像魏存福一样有双收入的左玉琴也在这里打工,“我家里2亩6分地租给了这个园区,一年净落1500元。我在园区里打工一天挣60块钱,家门口轻轻松松把钱一赚,还能把娃照顾上。一亩地现在有了两份收入。”左玉琴高兴地说。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础,虽说见效慢,但收益长久。现在扶持政策又好,县农牧局免费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我觉得我们这个观光园将来的前景不会差。”大运农业观光园的股东董会军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勤劳朴实,等园区运作起来,我们会优先考虑招用,一来能减少我们的开支,二来他们的地都被我们租用了,也算给他们提供个赚钱的机会,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