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成赵永刚
今年,泾川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引领工程,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演讲比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还评选了“和谐五星”、“泾川好人”、“最美计生人”、“和谐家庭”、“美德少年”,通过树立典型,在全县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凝聚了发展的正能量。
“知晓工程”全覆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在全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会议上这样说。
这无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答案。
“知行统一”,先“知”而后“行”。只有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才会自觉践行。
为此,泾川县按照全市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工程的总体安排部署,实施了核心价值观全覆盖工程。通过电视、广场大屏幕、单位门前电子显示屏、车载电子显示屏、门户网站24小时滚动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主要街道、乡村主干道、十字路口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广告牌;在乡镇街道、村组人员密集区域和新农村建设集中区刷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编印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处处能看到、时时能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至目前,全县累计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4350多条,制作宣传广告牌158面,制作宣传板报215面,悬挂宣传标语146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8150多份,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街、宣传路各1条。
如今,在泾川县的城乡,但凡有围墙的地方,到处都是“中国梦”、“价值观”的宣传画。“中国梦·我的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从我做起”这些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在群众心中埋下了信仰的种子。
主题课堂受欢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
为了进一步宣讲“中国梦”、阐释“价值观”,泾川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课堂”,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今年3月初,县上抽组精干力量组成宣讲队伍,分三组巡回乡镇、县直部门、驻泾单位、城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辅导活动,通过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系统地阐释解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同时,各乡镇、各部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鲜活动力。
7月29日,丰台乡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他就是享誉全国的当代“活雷锋”周到老人,现年72岁的周到老人,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人,原青岛缝纫机厂技术工人,曾荣获道德模范、和谐社会奉献爱心志愿者、无私奉献延安革命老区实践者等称号,被誉为全国雷锋精神的倡导者、志愿服务的推动者。丰台乡邀请周到老人为乡政府80后年轻干部作了一次“传递正能量,践行中国梦”的主题讲座。听了讲座后,80后干部卢天鹏说:“周到老人的事迹太感人了,我们要学习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各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692场次。
榜样传递正能量
践行核心价值观,用榜样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来诠释。
今年44岁的退伍军人史录奎,在城东住宅小区16号楼下租了一间门面房,办起了家电维修点。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经常为困难家庭和残困户免费维修家电。东街社区居民赵广英对他赞不绝口:“社区老人谁家的家电有了问题,给小史打一个电话,他就上门免费服务,小史的手艺很精,没有他修不了的电器。”
“我家的门是为她留的,她知道我家的门怎么开,14年了我家的门都是开着的……”8月28日,家住面粉厂家属楼86岁的赵玉秀老人说。“14年她管我吃的、住的、穿的,不是亲女儿,但比亲女儿还对我好。”赵玉秀老人所说的就是同楼住户王凤英。61岁的王凤英在照顾好91岁高龄婆婆的同时,她还坚持照顾因车祸失去儿子的赵玉秀老人。王凤英说:“我走赵姨那里,已经成了习惯……”
平凡的人物,温暖的故事,感动了更多的人,该县对这些模范人物也进行了表彰奖励,今年“七一”前夕,史录奎和王凤英都登上了县上举办的“社区好人”领奖台。
“社区好人”登上领奖台,“十大孝子”、“泾川好人”同样也树立起了道德模范的标杆。
家住玉都镇康家村什字组刘小霞被评为镇上的“泾川好人”候选人。她除每天把因外出打工不慎造成双腿瘫痪的丈夫背出背进外,还悉心照顾八十五岁的公公。她通过栽果树、发展养猪致富后,还结对帮扶了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的贫困户康保怀,帮助康保怀摘掉了“穷帽子”。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