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一片赤心在为民——泾川县以“六为民”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侧记

来源:平凉日报 2014-10-15 07:53   https://www.yybnet.net/

“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手牵手来心相连;理想信念更坚定,实现复兴中国梦……”这是在泾川县广大群众间广为传唱的一首新民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泾川县深入开展的“六为民”主题实践活动,构建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便民服务网络,广大党员干部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民服务,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递到了社会肌体的最“末梢”,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赢得了群众“点赞”叫好。

擦亮“窗口”赢民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9月30日,记者在泾川县政务大厅遇到前来办理慢性病补偿证的温泉开发区甘家沟村群众甘玉明,由于他走得急,忘了带合作医疗证,正当他准备回家取时,合管局工作人员让他电话上问一下证号就行了。“感谢你,让我少跑了一趟路。”甘玉明感激地说。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该县投入2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人社、民政、合管等9个窗口单位、21名工作人员入驻中心为群众服务。

“在这里可受理、办理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165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雷泾龙说,中心成立半年多来,累计接待办事群众2.1万余人次,办理各种业务1.8万余件,办结率达98.47%。

这只是泾川县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高效服务便民的一个缩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本着真心诚心、便民为民的原则,经济主管部门、窗口服务行业和执法执纪单位不断强化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竭力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措施,赢得了群众“点赞”。县交警大队主动延伸服务内容,建立“家门口的车管所”,定期组织民警进村入社、上门开展服务,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办证上牌难”等问题;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开辟特殊群体“绿色通道”,主动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上门办理所需证件,得到了群众好评。活动中,全县各窗口单位共简化办事流程328项,发放便民服务卡6852张,落实整改措施524条,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9.3%。

“邮递员”变“服务员”

联系群众无缝隙

10月8日,丰台乡湫池村大学生村官刘乐佛吃过早饭便来到果农张文革家的果园里,帮着他采摘苹果。张文革笑着说:“小刘这娃人实在,经常帮着我们干这干那的,政策、技术有啥不懂了,他保准给大伙讲得清清楚楚,在村里他可是大家欢迎的‘土专家\’。”

刘乐佛坦言,自己初到村上任职,还是满脸的书生气,群众总觉得他是个“洋娃娃”,不愿和他打交道。

消除不了心里的隔阂,服务群众就是一句空话。丰台乡针对机关年轻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等问题,扎实开展了“学说农村话、学干农家活、学做百姓人”活动。40多名“80后”干部走进农家院落,深入田间地头,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半年多来,在与群众的真心接触中,他们成了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由“洋娃娃”变成了“土专家”、“田秀才”。

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党委,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道桥梁。教育实践活动中,泾川县各乡镇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以落实惠民政策、措办利民实事、培育富民产业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变“邮递员”为“服务员”,实现了联系群众无缝隙,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挽起袖子,头戴草帽,脸上冒着汗珠,鞋上沾满泥土。10月6日下午,在高平镇寨子村73岁孤寡老人白有明的玉米地里,5名镇干部放弃假日休息,帮他掰玉米、挖秸秆。“昨天,我按照党群联系卡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说了我的困难后,今天,干部就上门帮我干农活。”白有明说。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一张小小的党群联系卡实现了点对点服务,暖了群众的心窝。

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以“双联”行动和“一学三访三提升”活动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各乡镇纷纷创新自选动作,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和蹲点调研制度,建立健全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全覆盖。

民事村办心贴心

方便群众全天候

70岁的丰台乡杨涝池村群众杨套换前两天因患胃炎入院时把姓名中的一个字写错了,结果出院报合作医疗时遇到了麻烦。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跑到乡派出所经过协调,在老杨户口本上增加了一个曾用名,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杨套换是低保户,村上还帮他办理了大病救助手续,多报了1300多元。老杨感激地说:“你们给我操心又跑路的,真的非常感谢!”

村级组织作为落实政策的“神经末梢”,直接面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泾川县215个行政村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了便民服务站所、便民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证照代办、政策宣传、民事调解、致富发展等方面的贴心服务,真正实现了民事村代办、小事不出村。

为了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技术、资金、劳力短缺,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实际问题,该县全面推行“五自主三合作”村级民主管理工程,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工作日志制、重大事项民主评议制等考核管理机制,保证了村级组织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步”问题。至目前,全县村级组织为群众代办业务1.2万余件,调处矛盾纠纷238起,开展科技培训1620期,落实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600多万元,措办惠民实事500余件。

泾川县广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政策、技术服务。

泾川县通过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新闻推荐

乡村舞台让农民心有所寄——平凉市“乡村舞台”建设综述

...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片赤心在为民——泾川县以“六为民”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侧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