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深化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感染力,本报从即日起开设“行进平凉·精彩故事”专栏,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生动讲述平凉故事、弘扬平凉精神,全方位展示全市改革发展成就,展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激励全市人民为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赵育娴赵永刚
提起王芳,泾川县城里北街社区的居民都知道。“热心人儿”、“开铺子的”、“舞蹈老师”……这些都是大伙给她起的外号,而她的老邻居、81岁的大娘鲁拴香则直接喊她“闺女”。
站在记者面前的王芳收拾得干练利落,黑色紧身衣上套着玫红色的马甲,白皙的皮肤和热情爽朗的笑声让人摸不清她的年龄。
“我58岁了。”王芳笑着说,我家能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也许是我们家爱管别人的闲事,邻里和睦就是幸福。
1996年,下岗后的王芳在家门口开了间杂货铺维持生计。时间自由了,她却一点也闲不下来,当起了义务“楼长”,今天瞧瞧家属楼上各家的窗户关好没,明天看看谁家乱丢垃圾、破坏卫生。“楼长”的工作就是治安防范、调解邻里纠纷、普法宣传、环境整治,别人觉得婆婆妈妈,王芳却干得有板有眼,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热心上门帮忙。(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一次在巡逻时,她发现一名收废品的外来人正在撬院内小仓房的门,便同其他两名邻居一起上前并打110报警,为大家避免了财产损失。
鲁拴香是王芳多年的邻居,常年一个人住在家中。王芳经常上门为她洗衣服、打扫卫生,陪她聊天、看电视,逢年过节送去点心、菜和肉。王芳的儿子一家远在新疆,时常给她寄回各种营养品,但她不愿独享,总是要分些给邻居老太太们。冬天,她给老太太们买了新棉衣棉裤,为了怕对方觉得欠她人情,就推说是自己不穿的。
王芳说,楼上住的老人多,自己和老伴最见不得的就是儿女不孝,遇到这样的事,她都要站出来说两句。她对老太太们的儿女说:“我只希望每家都和和气气的,我们每人少吃一口,也就有老人吃的了。尽一点孝道,也让老人家感觉还有家里人关心他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啊。”经她提醒后,院内个别不孝顺的儿女们还真有所反省,对老人也渐渐关心起来。老太太们见面就抓住她的手,都说想有个这样的闺女。
除了当好“楼长”,风靡社区的广场舞自然也少不了爱“闹腾”的王芳。年轻时的王芳就常常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如今还是全省一级健身操教练。2004年,王芳开始用自家的录音机播放音乐,教院子里爱学的姐妹们跳舞。用坏了录音机,又淘汰了修了多次的DVD,王芳自己先掏出100元,和大家一起捐钱买了新的录音机。冬天7点,夏天6点半,王芳天天提着录音机在广场等候大家,要是有谁当天没跳好,她一定耐心地多教几遍才回家。同时,她还带领姐妹们自编自演,深入居民楼院宣传党的好政策,生活新风尚,受到邻里的一致称赞。
王芳每天都义务打扫楼道,有一次为了清除堵塞的垃圾,她整整忙活了三天,浑身是臭烘烘的。别人问她为什么,老伴抢着替她说:“把打扫卫生当成锻炼身体了。”
“王芳是少见的热心人,不光她热心,她的老伴也很支持,她们一家在我们创建和谐社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史小玲对王芳赞不绝口。
新闻推荐
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中共泾川县委书记 李全中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