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装的分户供暖管道。
在城关区,很多“三不管”楼院星罗棋布在城市大街小巷。因多年不通暖气,一些居民不知道暖气是啥滋味。每到冬天,“三不管”院落住户只能靠烧煤炉取暖过冬,忍受着烟熏火燎的日子,既不方便卫生,也存较大安全隐患。不仅如此,一些楼院因自来水管道常年失修,自来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水费分摊奇高,更因水费收不上来而经常被断水。多年来,通暖气、维修管道降水费成了“三不管”楼院居民梦寐以求的事。如今在政府部门的治理下,这样的美事能变为现实吗?请看记者的调查——
改造前:没暖气煤炉取暖烟熏火燎
管道失修“跑冒滴漏”水费高
张家园1号—3号是个有名的“三不管”楼院,楼上有住户63户。今年72岁的王先生,在他42岁时搬进张家园1号时,就发现家里尽管有暖气片,但在长达29年的时间内竟不知暖气啥滋味。“那时候,家家户户靠烧煤炉取暖。家里码放的全是煤。”王先生说,由于没有占上楼下空地,他只好将煤、柴火一趟一趟地搬进家,码放在过道里、厨房里、客厅桌子底下。炉子灭了,还要生火,家里烟熏火燎的,到处是灰尘,呛得人难受。到了凌晨还要起床添煤。最让人担心的是会发生煤烟中毒。没暖气的日子,既不方便、也不卫生安全,真遭罪。
旧大路366号—370号住着60多户居民。该楼1977年盖起来时,白女士和丈夫是第一户住进该楼的居民。由于没有安装暖气设施,家家户户靠烧煤炉取暖,这一烧就是38年。
詹家拐子132号—136号126户居民不仅没暖气,还常常为吃水发愁。小区供水管道使用了14年,因年久失修老化腐蚀,每月都有大量的自来水跑漏掉。因属“三不管”楼院,有人提出维修管道时,一些人却不愿出份子钱,大家只好月月吃因跑漏而造成的“高价水”。詹家拐子社区书记李治说,该小区居民水费摊下来1吨达4元,低收入居民反映受不了。而且水费无人收,大伙只好选出两个代表挨家挨户上门收取,但部分住户不愿缴费,有时半年下来水费都收不齐。威立雅水务集团因此断水逼费,仅2014年便因欠费停水2次。
改造后:水暖无忧费用下降
窗明几净暖意融融
“这个措施太暖人心了。政府确实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是记者在采访“三不管”楼院暖气改造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家住民勤街69号的李先生说,去年11月以前,政府给他们安装暖气设施后,家里暖和了,各家都是分户式。而且从此不再为买煤、搬煤、防煤烟中毒而发愁。为了方便照顾,他将80多岁的父母接来了。张家园1号的王先生说,通上暖气后,家里原来存放煤的地方全都腾出了,房间感觉变大了,干净了,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暖气通上后,政府还为我们维修了供水管道,并安装上智能水表。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和分摊额外费用发愁了。”詹家拐子132号市民孙女士说,他们现在交水费用的都是智能水卡,很方便,那种欠费停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水费从此也降了下来,从原来的每月40多元下降到如今的10多元。李治说,社区帮助该小区改造暖气时,发现该小区居民水费很高,而这与管道老化“跑冒漏滴”有很大关系。经与街道办联系,区物管办、街道、社区决定一并解决该小区水暖问题。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继培 实习生 朱娜
新闻推荐
星探档案:姓名:啪嚓!一声雷!旅游爱好:喜欢参与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感受那个地方不一样的风俗文化。 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着属于那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古朴的民风、全程...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