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
如果说身体的缺陷是上苍向残疾人关上的一扇门,而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爱,则是为残疾人打开的另一扇窗。如今,在平凉市,这扇窗被开得更大更敞亮,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给残疾人更多的阳光,让他们残有所依、残有所为、残有所乐。
数字点击
2014年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00例,低视力配戴助视器120名,配戴助听器55台,安装人工耳蜗10人,辅助器具供应570件,矫形器装配60件,轮椅捐赠410辆,假肢装配50例,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26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30名,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培训残疾人5000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665人,农村就业23657人。
项目扶助解决困难
2014年,对于刚满2岁的乐乐(化名)来说,是特殊的一年。2012年出生的乐乐一岁零三个月时,母亲发现他听力不好,家人带他去了西京医院检查治疗。治疗无望的情况下,乐乐母亲申报了残联免费听障救助项目。2014年11月7日,乐乐在兰州陆军总院成功地做了人工耳蜗手术,接着又进行了康复训练。
现在,2岁多的乐乐借助这双“新耳朵”,可以和同龄小孩一样学说话了。
实现身体康复,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是每一个残疾人的梦想和愿望,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
2014年市残联共争取各类助残项目及资金5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彩票公益金”、“阳光家园计划”和“七彩梦行动计划”、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十大助残民生项目。实施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户均投入1.65万元,对七县(区)103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项目,为5940名城乡重度残疾人每月发放50或70元的护理补贴,按照规定全部落实了配套资金。实施重点残疾人康复项目,完成白内障手术1200例,使2000多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实施财政扶贫项目,投入资金82.5万元,建立4个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3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从事种植养殖项目。实施康复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为209户残疾人家庭贷款进行了贴息。实施系列助学项目,对500多名残疾大、中、小学生进行了救助。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完成改造90户,每户投入5000元。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项目,为9300名城乡贫困残疾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按照规定全部落实了配套资金。实施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项目,为1171名残疾人每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260元。实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系列项目,帮助80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实际困难,改善了残疾人生存状况。
优惠政策改善生活
“我非常感激帮助过我的人,残联、社区、民政局、住建局等单位的好心人无缘无故地帮助着我,让我感觉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现已开办6年盲人按摩店的老板殷尓利激动地说。
39岁的视力残疾人殷尓利在崆峒区残联的帮助下,社区先是为他办上了低保,后又申请让殷尓利住进了廉租房。
有了住房,残联专干又动员他学习按摩,掌握一技之长。现在,殷尓利自己开了一家按摩店,每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
2014年,平凉市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残疾人医疗、养老、社会保险、住房等方面的优惠特惠政策,残疾人参合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全部达到全市水平。各县(区)借助城乡低保清理和规范工作,重点将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对残疾人实行应保尽保,并提高保障类别。在廉租房分配中,优先解决残疾人。全市21004名城乡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由政府全部代缴了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普遍提高15个百分点。崇信、华亭县为70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华亭县内公交公司、出租公司、客运班线均对持证残疾人乘车实行优惠,对重度残疾人暖气费按半价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固定电话及互联网装机费等对残疾人证按半价收费,农村沼气建设、改水改厕项目优先安排残疾户;崇信、灵台县两县制定了《残疾人助学办法》,对困难残疾学生进行资助;庄浪县部分乡村将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对象,对高校一本及以上学历的残疾学生免试录用,二本及专科(高职)学历残疾毕业生就业考试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残疾学生。崇信县制定《贫困残疾人住院费用补助实施办法》,为贫困残疾人住院实行二次补偿。
与此同时,残疾人服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平凉市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被中残联评为国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崆峒、泾川、灵台、庄浪、静宁被确定为全国无障碍县区。平凉市残疾儿童康复医院被国家残工委确定为残疾人之家。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完成投资1500万元。平凉市复明工程定点医院、市残疾儿童康复医院积极为残疾人开展各类康复服务。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到4所。市残疾人阅览室免费为残疾人开放。141个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中心、所)、12部维权热线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平凉城区和各县区及中心乡镇公共场所基本建立无障碍设施或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各县(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康复示范点,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更加全面。
康复教育助力圆梦
2014年10月28日是杨银弟做完右眼白内障手术的第二天,令杨银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手术自己居然没花费一分钱,甚至做手术来回的车费都由县残联报销。76岁的杨银弟是泾川县高平镇两河村西沟社人,双眼患白内障多年,看视物模糊给生活带来不少麻烦,4年前他在泾川县做了左眼白内障手术,听县残联工作人员说,“积善工程·启明行动”将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于是报了名。10月27日,杨银弟在平凉瑞格医院成功完成了手术。
2014年,市残联认真组织实施了各类残疾人康复项目,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各类康复业务培训。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对55个社区的康复协调员进行了培训,有4000多名残疾人不同程度接受了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组织平凉市瑞格眼科医院、残疾儿童康复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对残疾人基本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登记、摸底建档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市残疾人康复需求数据。
同时,还认真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在校残疾学生和2014参加高考残疾考生调查摸底工作,完善了残疾学生数据库。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扶残助学项目,建立扶残助学长效机制,全市随班就读学生达910名,254名三类残疾儿童就读于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7%。崇信、华亭、灵台等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扶残助学办法,为贫困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帮助残疾学生就学。
除此之外,还积极开展百名残疾人创业就业工程和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为100名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每人扶持创业资金2000元,其中市上为每户扶持500元,各县(区)每户扶持1500元。举办残疾人家电维修、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操作、农村种养业、农村小机电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2期,培训残疾人2100多名,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