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明赵永刚
4月10日,记者来到泾川县汭丰乡三十梁-枣林子村设施蔬菜示范园,东西约1000米长的蔬菜产业园区内,棚连棚,路通路,一眼望不到头。“这个蔬菜园区占地420亩,目前建成了80座日光温室,350个大拱棚,100个小拱棚,园区里的水电路渠全部配套到位……”汭丰乡党委副书记吴启明介绍,汭河川区的农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种菜的习惯,近年来县上因势利导,大力扶持,设施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主业。
走进三十梁村薛珍堂的日光温室,老薛和老伴正在给移栽的甜瓜苗浇水。吴启明介绍说,薛珍堂是村里种菜的“老把式”。
“这座日光温室今年刚建成,在日光温室种甜瓜还是头一年,以前我种的都是露地蔬菜和草莓”。老薛停下手里的活和我们聊起来。
“种草莓效益好,以前种露地草莓,一分地收入1000元,1亩地收入过万元。今年建成了日光温室,下一茬我想种一棚草莓、一棚葡萄。”薛珍堂说,“想在大棚种草莓、葡萄,我和老伴还不太懂技术,不知道咋施肥、起垄,也不知道哪里有好苗子?”
吴启明说:“现在有啥不懂的,在电脑上、手机上一搜就出来了。”
老薛连忙接上话茬,“你把在哪里搜给我写在纸上,回去我让儿子给搜。”吴启明掏出手机,在百度上搜了大棚草莓种植视频让老薛和老伴看了起来,他用一张纸给老薛写道:“把手机网打开,百度搜大棚草莓种植视频”的字样,老薛牢牢攥在了手中。
这时候,乡上的果蔬技术员谢有郎走了进来,听说老薛想种大棚葡萄、草莓没有苗子,就建议说:“咱们乡上焦家会村的王文军有种的红提葡萄,大棚的草莓陕西杨凌、礼泉县袁家村都有。我试着和陕西的地方联系一下。”
“忙完眼下的农活,得让儿子把我领到陕西去学习一下。时代变了,死脑筋不管用了,学会了技术才能挣钱。”薛珍堂说。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