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柳静霓丁小凤
《桃花源记》中理想的田园生活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夏,走进泾川县党原乡高崖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一幅当代“桃花源”的美好景象:一栋栋小康屋拔地而起,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磨盘铺装而成石径小道,院墙上、村路沿线装饰皮影戏剪影、脸谱、砖雕等民俗元素,木头精心搭建的攀岩网、秋千摇椅、步行软梯别致有趣,再加上银杏、国槐、白蜡、白皮松等树木的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我去年11月搬进了新房子,一共花了28.9万元,跟原来住得土坯房比起来,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孩子不仅上学离家近了,放学后还能去儿童乐园玩一会,一家人都特别高兴。”村民武海琳笑着说。
目前,高崖村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584个农户,2556口人。2012年,村党支部积极与乡党委衔接后,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及陕西省乡村旅游设计公司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布局中按照“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生态村庄理念,2013年建成小康住宅60户,2014年建成小康住宅108户,中心区域初步建成公共服务区、小康住宅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传统文化展演区、雷祖庙景区5大块。栽植绿化苗木15.8万株,栽植树阵林网2.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8盏。
村民吴银平的房屋是新村规划第一批需要拆迁的房屋,由于他的房屋是村里唯一的卫生所,不愿拆迁,村干部便轮番上门做工作,可是他就是不乐意。村干部耐心地向他介绍新村建设的种种好处,每次都吃闭门羹。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坚持每天都陪着笑脸到他家去做工作,最终他打消了顾虑,痛痛快快地拆了自家的旧房。现在,看着错落有致的美丽新村,他说,我当时就是目光短浅,没有领导们看得远,村党支部书记曹文艺回忆说。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让群众的脑袋“活”起来。高崖村党支部还整合村部、文化广场、卫生所、农家书屋、便民超市、远程教育站点等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技术培训及便民服务,举办社火、秦腔自乐班、皮影戏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皮影戏是古时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我们村南头吴家皮影戏从元朝传入吴姓宗族,如今已有700多年传承历史,已有13代传人。在传统文化展演区我们新建的仿古式皮影戏社,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更加了解皮影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旁边建立的农耕文化展室,目前共收集到家谱、纺线车、马鞍子等各类藏品110件,最古老的藏品距今已有200年历史。”高崖村副支书张波介绍。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主导产业的支撑,群众的口袋鼓不起来,美丽乡村终究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因此,当美丽乡村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高崖村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果品、肉牛两大主导产业,2014年集中对现有的1543亩苹果新幼园全面落实了清园深翻、施肥覆膜等标准化管理措施,新建果园320亩,全村果园面积累计已达到1863亩,其中300亩幼园有望今年挂果,并且带动群众新增肉牛养殖420头,使全村肉牛存栏量达到1100头。
村民吕抓民说:“当时我觉得栽果树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搞不好会赔的一塌糊涂,还不如种地来的实在。我每年种两亩玉米,喂2口猪,一年下来还能挣个1000多块钱,栽果树我觉得挣不着钱。曹书记前前后后5次来我家给我做思想工作,最终栽植了5亩果园,现在果园发展的很好,以前的收入跟现在也没法比。”
在建设服务型党组上,高崖村推行了大学生村官驻点服务模式,广泛为群众代办计生、民政、信访等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生活,使群众过去要到乡上办理的事情不出村门就能办理。并且畅通诉求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排摸各种矛盾纠纷,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各类纠纷5起。
“以前车加汽油,需要村上和派出所一起开证明,要跑不少路。现在可方便了许多,捎给包村干部小张,他开好了给我带回来,我就可以直接去加油了。”村民吴转元笑呵呵地说,这几年党支部办事,可全办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