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保虎
5月26日,泾川县太平乡朱家沟村群众朱宝虎早早就跑到村口等车。村里通知他今天要到塬上的养殖场里去参观。十点整,老朱坐上了乡上租来的大巴,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同村及阴沟村的33位群众。
1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三星村鑫牛牧业有限公司。一下车,大伙儿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4栋宽大的牛棚整齐排列,光是院中停放的玉米收割机、铡草机、小铲车、自卸货运车等10多辆机械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走进牛棚,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更是引得大家啧啧赞叹……
“这个养殖场是去年投资350万元建办的,占地30亩,现存栏165头牛。”牛场老板李金洲热情地向大家做着介绍。
一听养这么多的牛,大伙都有点不敢相信,忙问道:“这么多的牛咋喂的过来,饲草怎么解决?”
“靠原来的传统养殖肯定不行,但如果建棚搞规模化养殖就不成问题。”李金洲指着不远处装满饲草的4个青贮池说,给牛喂青贮的玉米秸秆,既长得快,人又省劲。
“秸秆怎么青贮?”“哪个品种的牛好些?”“像这头牛能值多少钱?”……李金洲耐心地传授着他的“致富经”。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靠养牛发家致富的李金洲积极投身到县上创新开展的“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中,帮着三星村的15户群众依靠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工作启动后,在县乡的呼吁动员下,李金洲又对口帮扶黑河片区的朱家沟、阴坡两个贫困村发展养牛产业。
“你随便一头牛都卖一万多元,我去年4头才卖了1.5万元。我们山里人信息闭塞,不懂市场行情,以后买牛卖牛时能不能请你替我们把个关。”朱宝虎说。
“这没问题,大家有啥不懂的可以随时沟通。”李金洲当即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
“我今年想建一座牛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但算了一账,下来得近6万元,我手头现在有点紧,担心摊子铺得大急忙挣不回来……”阴坡村青年陶林玉道出了心中的疑虑。
李金洲说:“你的这个想法很不错,规模扩大后效益肯定好,而且喂起牛来也省劲。”他说,至于资金的事你放心,现在不是有双联贷款吗,我承诺给你做担保。如果贷款有困难,咱还可以采取投牛还犊的方式,我给你投放几头母牛你先养着。
朱家沟村支书景拉荣为大家鼓劲加油:“今天咱算是开了眼界,取到了‘真经\’,回去后大家要好好发展养殖产业,相信有***的好政策,有李老板的指导帮扶,咱也能早日过上‘牛日子\’。”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