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泾川讯(记者徐青)在***工作中,泾川县积极创新产业帮带路径,探索出四种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推进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土地入股,农场经营。高平镇三十里铺村务果能手史泽红注册成立了润泽果业公司,和17位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流转承包协议,将55亩因缺资金、缺劳力而无法照管的果园流转过来统一管理经营,果园挂果后除当年投入,纯收入按四六分成,农户可分得60%。这种模式扩大了公司的产业经营规模,还解决了贫困户实际困难。在果品产业培育和发展中,泾川县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协议,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使贫困户们获得土地租金和经营分红双收入。
协会引领,抱团发展。按照“大户助推,散户跟进,组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该县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协会的扶持力度,通过扶贫贷款向帮扶主体倾斜、扶贫互助资金向协会会员倾斜等方式,帮助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技术欠缺、信息不畅、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难题,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收入。今年,泾川县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家庭农场2个,通过这种模式,许多贫困户坐上了“致富快车”。
市场带动,订单生产。注重在市场运作中理顺市场、企业和农户间的关系,探索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招商建办正大公司75万只青年蛋鸡生产线、陇原红果品公司、大运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发展订单生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搭接起了市场与企业、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平台,使单枪匹马的农户融合到产业链、流通链、要素链等各个环节,以前的“风险增收”,变成了现在的“保险增收”。
投牛还犊,契约分红。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太平乡党委、政府引导马海军等本乡养殖大户与贫困户签订投牛还犊协议,根据贫困户饲养能力赊欠投放基础母牛,贫困户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繁育,养殖大户按市场价回收牛犊进行育肥销售,母牛归贫困户所有,通过循环滚动发展,带动了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共有2191名养殖大户与263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通过契约、协议等形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在“四种模式”的推动下,该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泾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五千元大关,达到了5124.3元。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