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依据省林业厅等六部门的《关于***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栽植果树经济林20万亩,其中:苹果12万亩,核桃5万亩,其它果树经济林3万亩(梨、杏、桃、山楂、油用牡丹等)。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20万亩,培育持证农民技术员3000名。
2015年,栽植苹果3万亩,核桃1万亩,其它果树经济林1万亩,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10万亩,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果品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5亿元,贫困人口人均果业收入1200元。
2016年,栽植苹果6万亩,核桃3万亩,其它果树经济林1万亩,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15万亩,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果品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7亿元,贫困人口人均果业收入1700元。
2017年,栽植苹果3万亩,核桃1万亩,其它果树经济林1万亩,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工程20万亩,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000名,果品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10亿元,贫困人口人均果业收入2400元以上。
到2020年,全市贫困村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40万亩,贫困家庭户均4.5亩,贫困人口人均1亩以上,果品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贫困家庭户均果业收入2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果业收入4000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全市594个贫困村、9.38万户贫困家庭、40.12万贫困人口,坚持产业到村,增收到户,持续发展以苹果为主、核桃、梨、桃、杏等果树经济林为辅的林果产业。在继续扩张规模的同时,对现有果园全面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扎实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扶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贮藏加工营销企业,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使果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持续扩张果园规模
根据平凉市实情,全市594个贫困村中,庄浪、华亭、崆峒三县区的142个贫困村(庄浪55个、华亭11个、崆峒76个)不适宜发展果树经济林,以发展生态苗木繁育为主。其余452个贫困村,依托果业专项、扶贫、乡村建设等项目,采用3年生优质大苗,按照矮化密植园1.5×4m、乔化稀植园3×5m的栽植密度,发展苹果12万亩。采用3年生以上优质新品种大苗,按照3×5m的栽植密度,发展核桃密植园5万亩。依据各村立地条件,发展其它果树3万亩。
庄浪县:在水洛镇、南湖镇、朱店镇、万泉镇、阳川乡、南坪乡、良邑乡、柳梁乡、卧龙乡、大庄乡、岳堡乡、杨河乡、盘安乡、赵墩乡的77个贫困村,栽植苹果3万亩,其它果树5000亩。
静宁县:在城川乡、威戎镇、李店镇、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双岘乡、雷大乡、余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界石铺镇、八里镇、原安乡、三合乡、灵芝乡的150个贫困村,栽植苹果4.9万亩,其它果树5000亩。
崆峒区:在索罗乡、大寨乡、草峰镇、寨河乡、香莲乡、白庙乡、上杨乡、柳湖乡、崆峒镇、花所乡、白水镇、安国乡的29个贫困村栽植苹果3000亩,核桃1000亩,其它果树1000亩。
崇信县:在锦屏镇、铜城工业园区、柏树乡、黄花乡、黄寨乡、木林乡的9个贫困村,栽植苹果3000亩,其它果树3000亩。在新窑镇的6个贫困村,栽植核桃4000亩。
华亭县:在策底镇、砚峡乡、河西乡、东华镇、山寨乡、西华镇、安口镇、上关乡、马峡镇、神峪乡的11个贫困村,栽植核桃2万亩。
泾川县:在太平乡、红河乡、高平镇、飞云乡、党原乡、荔堡镇、玉都镇、丰台乡、窑店镇、汭丰乡、罗汉洞乡、王村镇、城关镇、泾明乡、开发区的91个贫困村,栽植苹果2万亩,核桃1.5万亩,其它果树1.1万亩。
灵台县:在新开乡、邵寨镇、独店镇、西屯乡、什字镇、上良乡、朝那镇、中台镇、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蒲窝乡的66个贫困村,栽植苹果1.5万亩,其它果树5000亩。在百里乡的13个贫困村,栽植核桃1万亩。
(二)全面实施提质增效
全面实施以幼园早果早丰、挂果园提质增效、老果园复壮稳产为主要内容的果园提质增效工程。按照幼园3年挂果,挂果园增产30%,老果园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的要求,大力推广肥水偶合、树盘覆盖、阳光修剪、单果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建成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
庄浪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其中幼园2万亩,挂果园3万亩,老果园1万亩。
静宁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9.2万亩,其中幼园3万亩,挂果园5.2万亩,老果园1万亩。
崆峒区: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0.8万亩,其中幼园0.4万亩,挂果园0.4万亩。
崇信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幼园0.5万亩,挂果园0.5万亩。
华亭县:建成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其中幼园1万亩,挂果园1万亩,老果园1万亩。
泾川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其中幼园2万亩,挂果园4万亩,老果园1万亩。
灵台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其中幼园1万亩,挂果园2万亩。
(三)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加强部门衔接,积极实施农牧、林业、人社、扶贫、妇联等部门培训项目,聘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现场指导培训,市果树专家组成员分包县(区),县(区)专业技术人员包抓乡村,年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6000人,贫困村果农受训率达到98%以上,贫困家庭户均有一名懂果园管理技术的人员。
庄浪县:年培训果农2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200人。
静宁县:年培训果农2.5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800人。
崆峒区:年培训果农0.5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300人。
崇信县:年培训果农1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600人。
华亭县:年培训果农0.5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300人。
泾川县:年培训果农2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1200人。
灵台县:年培训果农1.5万人(次),累计培养持证农民技术员600人。
(四)扶持建办经合组织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申报扶持项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展集约化经营,支持企业及农户建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贫困村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入社比例达到50%以上。全市贫困村新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180个,其中:庄浪县40个,静宁县50个,崆峒区20个,崇信县6个,华亭县10个,泾川县30个,灵台县24个。
(五)发展壮大涉果企业
依托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和甘肃省苹果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集中对贫困村已有涉果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扶持建办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和冷藏保鲜库,新建果品加工企业12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6万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贫困家庭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庄浪县:新建果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万吨。
静宁县:新建果品加工企业3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5万吨。
崆峒区:新建果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万吨。
崇信县:新建果品加工企业1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0.5万吨。
华亭县:新建核桃加工企业1家。
泾川县:新建果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万吨。
灵台县:新建果品加工企业1家,新增果品贮藏能力1万吨。
(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按照现代果业发展要求,加强果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城乡商业服务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商贸流通项目建设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实现现代物流体系在贫困村全覆盖。二是加强多元化营销体系建设。鼓励扶持创建直销窗口、电子商务、仓贮期货、出口外销等多种形式的果品营销模式,提高鲜果销售率。三是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平凉金果网站、平凉金果信息中心及果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成市、县、乡三级果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和灾害性天气、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为基层农技人员和贫困户提供快捷的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富民政策等咨询服务。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业和休闲观光林果业建设。依托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建办水果采摘园、农家餐饮、园林花卉等适应贫困地区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为贫困户收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加强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果业服务体系,果业技术人员抓村包户,常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帮助申报实施项目。六是加强农资及果园投入品监管体系建设。市、县区林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农资市场整治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害农现象,确保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三、责任分工
(一)林业部门负责制定全市***果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技术标准,完善帮扶措施,督促落实计划实施。发改、财政部门做好果产业***项目的申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牧、扶贫、水务等部门加强果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品牌保护,加大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宣传、文广等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报导果产业***先进典型,扩大平凉金果品牌知名度。气象部门做好灾害天气预警预报工作。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制定本县区年度果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台账,并承担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
(三)各双联帮扶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特长,出实力、用真招,配合落实好各项措施的实施。
四、完成时限
2015年,制定***林果业培育支持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全面启动各项工作。
2016—2017年,全面实施确定的***各项措施,贫困村果产业建档立卡比例达100%,全面完成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8—2020年,建成健全完善的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贫困村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全面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市、县区都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严格按照市、县区、乡(镇)确定的目标任务逐年推进,县区、乡(镇)要按照年度目标,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把扩量提质增效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项目资金,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扶持项目和资金,建立贫困村果产业增收年度需求清单,及***到村到户名单,确保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积极衔接当地金融部门,加强林权及果园抵押信贷额度,扶持发展涉果企业,不断提高贫困村果品出口创汇能力。市、县区要逐年增加财政投入,解决种苗培育、基地认证、新技术推广、果农培训、质量监测等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发改、科技、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果农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快果产业发展步伐。
(三)加大推行力度,全力扩量提质增效。切实加快扩量提质增效的发展速度,实行行政加技术双向责任制,明确分工、靠实责任。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抓建一批示范园、样板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果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加强基地认证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贫困村果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考核。市、县、乡三级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对项目实施、资金落实及管理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贫困村和贫困户果业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产业到村不留空档,产业富民不留死角。市上每年对果产业***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对任务完成好、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任务完成差、工作措施不到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