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泾川讯(记者罗保虎)11月15日,一个平常周日。一大早,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的健身器材旁,三三两两的群众扭腰压腿,锻炼身体;晚上,文化活动室内十多位老年人自弹自唱,乐在其中……
这是冬闲时节泾川农民畅享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泾川县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多方整合资源,促进多元参与,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促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提升。
在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坚持把信息化、数字化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215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村村响”、“户户通”工程,35个中心村建成电子阅览室,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受益面。坚持把文化社团培育作为推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措施,全县组建文学、书画、民俗研究等文艺协会12个,自乐班、社火队、秧歌队等文化社团89个,文化志愿者协会8个,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采取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乡土文化人才360人,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积极支持文艺作品创作,推进文化产品开发,以地域特色文化、本土人物事件为题材,先后编排《酷情》、《女神·西王母》、《吴焕先1935》等戏曲作品8部,拍摄《王德良》、《果业局长》、《康家村官》等微电影10余部,创作《王母故里我的家》、《高崖之歌》等歌曲18首,组织在全县播放和传唱,发挥了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