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传统的分散养殖正在一步步变弱,如何让畜牧产业“畜”势腾飞?
泾川县的做法是顺应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集约化的畜牧养殖。于是,一个个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太平乡寨子洼村80后青年马海军,放弃了在南方一家工厂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带着自己积攒的积蓄回家养牛,他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养牛小区,让一头头健壮的红牛住上了“小别墅”。
养牛小区建起的第一年,赶上好行情,他一年就净收入15万元。
“原来住在半山腰,吃水、行路都不方便,下雨天就不敢出门,住在那里找对象都困难”,马海军说:“养牛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家搬上了塬,住上了小康屋,现在我致富了,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马海军说到做到,他和乡亲们签订了投牛还犊协议,让更多的乡亲加入到了养牛行业。
“自己一分钱没花,两年下来,我家净落了三头母牛”,农民马福荣说起投牛还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泾川南塬的太平乡,是一个回汉杂居乡,群众有养牛的传统,这个乡建办的标准化养牛小区就达到9个,分散养殖户1013户,每年肉牛出栏达到1万头以上,养贩从业人员300多人。
近年来,泾川县按照“小区引领,大户带动、散户跟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畜牧产业稳步推进。2015年,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6个。目前,全县建成万头养牛乡9个,千头养牛村53个,百头养牛社261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2599户。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8.32万头和7.81万头,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812元。
新闻推荐
...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