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红自动苹果分选线。
鼎元纸制品公司生产线。
恒达生产线车间。
款式多样的汽车坐垫。
园区路网建设日益完善。
□本报记者陈斌
见习记者杨曼艺
“今天,我们公司准备发4车苹果,已经装了2车。其中2车发往尼泊尔,1车发往泰国,还有1车发往缅甸。”8月23日,在静宁县鑫龙果品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周水保一边忙着接听客户打进的电话,一边招呼记者。
鑫龙公司位于静宁工业园区。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创出了非凡的业绩:2015年,以1787.95万美元出口额位列全国苹果出口企业第6名,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证为全国苹果出口10强企业。净出口额占到了全市70%以上。
这里,还有年生产纸箱3.3亿平方米,年生产原料纸6万吨,销售收入7.5亿元的中国纸制品包装基地,其龙头企业静宁县恒达公司年产值超过2亿元,进入中国包装行业百强,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基础投入,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才吸引了一大批项目来此安家。”静宁工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止2015年底,园区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14.9%;工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3.4%;上缴税金2255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1%。今年上半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8%,上缴税金1040万元,同比增长5%。
园区规模加速扩张
位于葫芦河流域平缓川区的静宁工业园区,平定高速、312国道等交通干线在这里交织成网、穿区而过。
2006年,在静宁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经国家发改委审定、省政府审批,静宁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07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时也将静宁工业园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2010年10月,园区发展规划(2010—2020)经省上审定,正式批复。2016年委托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园区区位示意图,核定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390.90公顷。
多年来,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走“小企业、大园区”的发展路子,兼顾多产和谐发展,集营销、包装、商贸、加工、物流等为一体,园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现在是生产旺季,订单也多,效益比前半年好。我们是开足马力,全速生产。”走进静宁欣叶包装印务公司的生产车间,机械设备轰鸣,工人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经理吕振兴告诉记者,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没有往年好,但是每天都有活,工人的工资都有保障。
2015年,静宁苹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产量达到68万吨。依托巨大的苹果产业,衍生的生产、包装、加工、贮藏、销售等产业链条,在静宁遍地开花。
而就在静宁工业园区,聚集了包括恒达公司、欣叶公司、鼎元公司、中正公司等8户包装品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造纸、纸箱生产、塑料包装及与包装相关联的彩印生产并存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建成投产了投资2.8亿元的纸箱包装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1.1亿元的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恒达公司1000吨塑料制品加工生产线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中正果品包装公司扩建项目、投资2.2亿元的15万吨环保纸综合利用生产线项目、投资5800万元的8000万平方米纸箱精包装续建项目。
以果品经销为主的营销企业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建办了陇原红果品经销公司、麦林公司、欣叶公司、鑫龙公司、静海公司等5家集果品收购、贮藏、销售于一体的果品营销企业,贮藏能力达到8万多吨,约占全县果品贮藏能力的12%。近年来,建成投产了投资3000万元的工业品包装公司、欣叶果品公司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陇原红果品全自动果品分选线项目。
在陇原红果品公司的分拣线,记者看到,工人师傅正在忙着分拣、装箱。该公司管理部主任王康学告诉记者,从8月15日开始,公司已经收购青苹果,一天基本发25吨,送到青岛上港口,漂洋过海10天时间到达孟加拉。
同时,以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为主的物流企业群、以汽车坐垫为主的地毯加工企业群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群发展迅速。
近年来,投资3亿元的地毯集中加工建设项目、投资5300万元的天元汽车城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康盛源面粉项目、投资3162万元的红光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600万元的10万平方米新型墙体保温板项目、投资6083万元的静宁绿洲新型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投资3200万元的年产3000万只环保蒸压灰沙砖生产线项目都已经建成投产。
静宁工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建办各类企业83户,个体经营户130多户,从业人员将近5000人。
去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中,静宁工业园区在全省35个工业园区中名列第11位。
筑得好“巢”引“凤”来
“园区为我们企业服务很周到,高效率、高质量,全力配合支持我们申报项目。”经常和园区打交道的恒达公司行政经理闫银鹏说起园区的服务,一个劲地称赞叫好。
“引凤”须先筑好“巢”。“我们园区竭尽全力为广大客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努力让广大客商招得进、留得下、长得大。”园区负责人时常这样向前来考察参观的客商承诺。
静宁工业园区近年来建立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效率。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园区项目建设和用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激活各类投资主体的内生动力,为园区业主和各类项目建设创优了发展环境。
在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园区把基础设施改善作为重点,持续加大力度,加快筑好“绿巢”,引来更多“金凤”。
近年来,园区千方百计争取,想方设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今年,新建基础设施项目2项,续建2项,总投资556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660万元。新建项目为:投资2600万元的工业园区道路及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管网敷设,路面工程,即将进行照明系统和交通指挥系统安装,完成投资1800万元;投资1400万元的西滨河路道路及给排水工程,目前完成局部地下管网敷设,路面基层铺筑等,完成投资700万元。续建项目为:投资260万元的公租房室外配套工程,完成了公租房室外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敷设给水、雨污管道490米,配套安装化粪池、各种检查井等设备,硬化路面2189平方米,铺装广场砖3435平方米,栽植雪松、七叶树等苗木5.7万多株,完成投资260万元;投资1300万元的次七路和区间路道路及给排水工程,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沥青面层铺筑,行道树栽植,即将进行照明系统安装,完成投资900万元。
8月23日下午,记者在园区看到,新铺油的道路上车辆来回穿梭。“这两年,园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绿化,都有了极大的改善,我们感受很明显。”华美集团战略发展部经理翼东江告诉记者。
目前,园区不仅水、电、路及供热、通讯设施基本得到配套,也拉开南片区路网框架,为企业入驻夯实了硬件基础。
贴心的服务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不断吸引着诸多企业纷纷入驻。
今年,园区申报新入园项目27项,续建3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项目8项,总投资6.95亿元,已完成投资2.23亿元。通过专家评审会和县规委会审查7项,总投资4.65亿元,已完成投资4300万元。经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待规委会审查的项目2项,还有18个项目已列入园区项目建设储备库,作为前期项目论证完善,为今后项目建设提供储备。续建项目3项,总投资3.64亿元,已完成投资1.8亿元。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始建于1997年的静宁工业园区,目前内设综合办公室、规划建设科、工会3个机构和群团组织,受各种条件制约,产业发展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科及综治办等科室有机构、无人员。20人的团队,负责着工业园区各类投资项目的初步审查、招商引资,企业设立、入驻、审核,各类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园区规模日益扩大,内设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发展。尽管如此,但园区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工作人员兼数职,团结协作,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
近年来,工业园区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规划分区,以“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为目标,按照“可持续、再利用、减量化”的要求,确定重点构建果畜薯循环利用、废旧塑料回收循环利用、废旧纸回收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条,加强企业之间关联配套,补链延链,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之间中循环、整个园区大循环,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废弃物“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和产业发展格局。
恒达公司30万吨废纸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回收加工利用废纸36万吨,废旧地膜、塑料2万吨,通过筛选分离,将废塑料、废地膜加工成再生粒子,再加工成果蔬周转框、给排水管、坐凳等各种塑料日用品;将废纸加工成纸浆,再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瓦楞纸、箱板纸;将产生的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对产生的浆渣、污泥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加工成蛋托、电子产品托盘。
通达果汁公司以静宁及周边地区的苹果为原料,年可收购加工13万吨,生产出口浓缩果汁2万吨,产生的果渣加工成饲料,饲料用于养殖业,产生有机肥用于果蔬和农田,既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又提高了土质养分,实现了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形成了“果—渣—肥”的生产循环模式,有效延伸了果品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
通过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工艺流程的耦合及资源共享,园区逐步形成了原料、产品、废物再利用密切关联的生产加工链及市场、仓储、货运、客户关联配套的商品流通链,建立企业层面清洁生产,企业之间产业链接,区域范围循环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从20岁的毛头小伙,到如今的地毯公司老总,今年52岁的静宁晨翔地毯公司总经理吕雄舟,在地毯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见证了静宁地毯行业的辉煌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静宁一家地毯厂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产品出口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当时的静宁地毯,可以说是养活了千家万户。”谈起当年的从业经历,吕雄舟深有感触。
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加之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尽管现在公司发展艰难,可是吕雄舟依然钟爱着他所从事的地毯行业。“这个产业不会倒,地毯依然有市场。”吕雄舟告诉记者,他正在联合县上的其他地毯公司,准备成立地毯商会,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市场。
而就在园区的另一端,欣叶公司投资5.6亿元建设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正在加速推进。“围绕果品大县,有好多文章可做,我们有信心应对市场的不利冲击。”吕振兴说。
新闻推荐
9月8日,静宁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靳发勇、张双喜、张学奇、张旭东等10余位书画和剪纸艺术家应八里教委的邀请在八里中心小学开展了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图为书法家现
9月8日,静宁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靳发勇、张双喜、张学奇、张旭东等10余位书画和剪纸艺术家应八里教委的邀请在八里中心小学开展了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图为书法家现场创作情景。雷金生摄...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