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海凤
这几日,在灵台县邵寨镇石坊村,“村官”们迎来了一场由县审计局牵头开展的经济责任直审,对他们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及任期内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审计。而像这样由政府直审村官的模式,灵台县从2013年开始实施,已相继对全县40多个村90余名村官进行了审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资金的不断增加,村级财务的规范公开、村干部的尽责履职已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尤为迫切。
灵台县着力将审计机关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创新开展“村官”直审,将政府专业、规范的审计引入到村级经济活动中,实现公共资金审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审计难进村、村官不能查”的监管真空,构建了一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为了规范审计程序和方式,县上出台了村官直审暂行办法,并整合县审计机关、县经管部门、乡镇内审室共同参与村级审计队伍,定期驻村开展直审,来自全县审计机关的专业“查账高手”,开始对村级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并提出了“利用四年时间对村干部轮审一遍”的目标要求。
“对于村里每一张凭证,大到工程发包合同,小到一张购买杯子、扫帚的收据,工作人员都细查细审。”邵寨镇石坊村的刘根录作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了审计组对村里的支书和主任进行审计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切切实实‘动真的\’、‘来实的\’,拉出经济活动的轨迹,晾出财务清单,让群众来监督村干部是否存在经济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灵台县在开展“村官”直审的过程中,通过走访群众、调查了解、审查账务、盘点实物等方式进行审计,全面了解农村惠民资金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日常财务收支、集体资产保值处置等方面的情况,在督促村级组织民主理财、民主议事,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倒逼村干部管住管好村上的“钱袋子”,不断增强规范决策和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开展审计报告意见征求,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
前不久,该县西屯乡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拿到了自己任职以来的第一份审计报告单,如释重负,“以前干工作总担心村民说这说那,现在把自己晾一晾,可以清清白白做事了。”
记者了解到,灵台县实施“村官”直审两年来,审计资金总额3.1亿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8.48万元,给予有关人员党政纪处分11名,移交违纪案件1起,提出审计建议202条。
如今,灵台的村级账务不再是一笔糊涂账,而是明明白白地“晒”在阳光下。审计难进村、‘村官\’不能查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村官”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此外,该模式也从源头上、制度上对村干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进而更好地维护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