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富强
曹鹏伟
在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过年的时候,不贪杯,不打麻将,却专心致志学习耍社火。春节一过,他们就组建社火队,走乡串村耍社火,他们挥刀舞棒,不仅搅热了山村的过年气氛,也让人们看到乡村传统文化正在被继承和发扬光大。
农历正月初八,记者在胡家店村村委会院子里看到,由这群年轻人组建的社火队正在准备晚上去县城演出,打脸子的,装道具的,每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几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不时在院子里对练、空翻,活动着筋骨。
正在为演出人员打脸子的姚世宗老人向记者介绍,村上耍社火的传统由来已久,从1955年到现在一直耍,距今已有60年历史,现在这班社火队共有26人,30岁以下的多达24人,最小的只有10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老人手把手带出来的,大伙都爱耍,小孩年轻人也都爱学。
现年75岁的姚世宗老人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社火的经历。1956年在外乡镇初次看社火时,当听到鼓槌落音的那一刻,他就感到发自内心的共鸣和兴奋,他甚至上前从鼓手手里夺过鼓槌,狠狠地敲打了几下,结果被社火头训斥了一顿。回来之后,自己便开始自学,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他就拿锄头当大刀,拿镢头当枪,拿木棍当鞭,在头上扎上毛巾和裱花当头帽,用过去老年人穿的长袍当服饰,用清油灯熏出的“烟黑”当油彩。
自学了两年之后,姚世宗老人掌握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的表演技巧,随着自己登台演出,村上找他学耍社火人也慢慢多了起来。“我第一个是给我长子教的,现学先带,到现在我带的徒弟至少有120多人,老的小的都有,最小的7、8岁,家里的二孙子是去年学会的,现在也开始登台演出了。”姚世宗侃侃而谈。
今年40岁的村民姚永德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姚世宗老人的徒弟,耍了有30年了,越耍越爱耍。今年从正月初一就开始耍了,他晚上演出的角色是老生蔡阳和小生赵子龙,他希望晚上社火队的演出能赢得满堂彩。
演出前让大伙最为担心的就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而且是聋哑孩子的姚龙,因为演出是在晚上,为了姚龙的安全,大伙专门为他找了一个陪护员,一路照看他,“姚龙这孩子,别看他只有10岁,但天资聪慧,一点就通,今年才学的,晚上扮演的是甘糜二夫人的一位,希望他晚上演出有良好的表现。”姚世宗老人对姚龙寄予厚望。
“出发……”随着社火头一声吆喝,大伙迅捷地钻进几辆车里,兴高采烈地向县城进发!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