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娅莉马红梅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温馨话语,充满童真童趣的图画,崭新的二层教学楼,孩子们欢快地从滑滑梯上滑下。这是3月12日记者在灵台县中台镇坷台村幼儿园里看到的景象。
“这是全县建成的第一个村级公立幼儿园,由中台学区配备了专业的幼儿教师,娃娃们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这可是大喜事。”随行的中台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郭彦告诉记者。
坷台村是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2014年新增的双联联系村,位于中台镇西川,距离县城9公里。当地群众期盼学前儿童能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之前有的家长在县城租房带孩子上幼儿园。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省政协深入了解调研后,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83万元,配套省县教育资金50多万元,在原来的村部旧址上建起了可容纳120名儿童的标准农村幼儿园,解决了中台镇坷台、杨村、百里乡石塘、太明沟4村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同时,省政协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危房改造30户,硬化村社道路1条1.65公里,埋设自来水管道1700米,硬化水沟2000米……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村里是喜事连连,建起了气派的幼儿园,走上了硬化路,学到了新技术村民种菜的信心也足了。”坷台村支部书记杨文雅激动地说。
地处达溪河畔的坷台村,种植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这里蔬菜种植渐成规模。
在坷台村的蔬菜基地,我们碰到了正在移栽菜苗的杨书宣,他告诉记者:“省政协联系协调,镇上组织我们到天水武山参观学习种菜技术,你看我这大棚里的多层覆膜技术就是外出参观时学到的。”
据杨书宣介绍,在大棚里运用多层覆膜技术,每搭一层,可以使棚内温度提高3摄氏度,塑料大棚实现了“秋延后、春提早”。多层覆膜技术的推广,使85%以上的中拱棚实现了二茬种植,棚均收入达到5600元以上。
通过双联单位邀请省上农技专家讲解蔬菜种植技术,组织产业大户外出山东、天水等地考察学习,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培训,打消了群众种菜缺技术的后顾之忧。推广应用了温室微喷、穴盘基质育苗、膜下滴灌、多层覆盖等技术,引进种植名优蔬菜新品种,使得全村蔬菜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农户承包种植大棚152座、日光温室20座,企业承租种植日光温室21座,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坷台村最有效的致富途径,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1元。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