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富强
2月18日,在灵台县2016年“金猴闹新春·共铸中国梦”广场文化活动开幕式上,13岁小帅哥刘治的一曲秦腔《三堂会审》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2月22日,记者在刘治家中见到了他。刘治告诉记者,因为从小热爱戏曲,两年前,当他上完小学四年级后,家人便把他送进陕西省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进行系统学习,那时他才刚满11岁,“走的时候,孩子抱着我的腿,不愿离开,但为了娃娃的前程,只好送走。”刘治的父亲说。
刘治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情景,3岁那年,自己刚上幼儿园小班,在过“六一”儿童节时,老师让自己表演一个节目,他就上台演唱了一曲《三娘教子》,“当时年龄也小,上台没有感觉到一丝紧张,结果演出后,老师和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表演反响很好。”
看到儿子能登台演出,而且获得老师的赞许,刘治的父亲打心眼里感到幸福。“我当年参加高考,因1分之差,与梦寐以求的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失之交臂。”说到这儿,刘治的父亲显得有些遗憾。
于是,刘治的父亲决定,一定要培养儿子走上艺术的道路。从那以后,他就为儿子买回戏曲光碟,用EVD播放让儿子跟着学,但凡县上有文艺演出,他就鼓励儿子登台演出。到上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前,刘治已学会《柜中缘》、《火焰驹》、《三滴血》等20多曲秦腔。
2013年秋季,刘治怀揣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来到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每天除学习学校安排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之外,一有空闲就悄悄跑进学校的练功厅进行训练。刘治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有毡子课、腿功课、形体课等7门课程,因为以前没练过功,刚来时,最头疼的是毡子课、腿功课。
由于学习用功,刘治连续5个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命运总是垂青那些努力的人,2014年4月,学校从150名学生中选拔3名参加陕西省第十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而他就是其中的3名学生之一,在那次大赛中,刘治以一曲《庵堂认母》获得一等奖。
刘治告诉记者,陕西省第十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是在西安举行的,也是自己第一次去古城西安,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也正是从那时起,刘治幼小的心底萌发了一个念头:以后要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深造,到大城市来发展!
现在的刘治,最拿手的是唱旦角,“唱好旦角,要把握好细节,咬字要真,声音要委婉,比划要入戏,把握好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变化。”说话间,刘治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叫他参加县上举办的自乐班比赛彩排,跟记者打完招呼后,刘治一溜烟儿跑出了家门。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