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明刘英娜张霞
乘车出灵台县城,沿泾渗路向西,用不了十分钟就到了中台镇水泉村。
水泉村离灵台县城很近,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特别是泾渗路通车后,带来了不小的机遇。
村里在公路沿线规划修建了农家乐、垂钓中心,发展养生休闲度假游。这几天,气温回升,两处垂钓中心的鱼塘陆续放上了水,投进了鱼苗。
“去年来钓鱼的人不少,尤其是夏天,我们这环境好、凉快,城里人都爱来。”村主任于堂娃说,人多的时候,30多个停车位都不够,一天要接待上百人。“今年我们计划再建两座连栋温棚,特色种植,发展采摘游。”于堂娃说,村民还能在农家乐干活,或者加工出售农家风味的小吃,在家门口打工。
养生休闲度假游是水泉村尝试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蔬菜才是目前村里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
于生玉是村里种植蔬菜较早的,他家承包了四个钢架大棚,去年,他头茬种辣椒、西红柿、黄瓜,二茬种菠菜等绿叶蔬菜。两茬下来,一个棚收入了6000多元,仅蔬菜这一项,于生玉一年就能挣2.5万元。
3月14日下午,记者在该村采访时,正巧遇到于堂娃和温州人牟文龙签订租赁协议。于堂娃以每个棚580元的价格,出租了274个钢架大棚给牟文龙种西瓜,租期一年。“我们计划在川地种蔬菜,在山地种核桃,让群众看到利益,带动他们的种植热情。”于堂娃说。数字显示,2015年,水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来自于种植业。
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还要延伸产业链条,去年,村上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1.3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2万平方米的果蔬保鲜库,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
“这下终于把日子过到人前了。”环顾一圈自己的新房子,村民马崇德感慨万千。马崇德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从小工干到大工,抱砖、和灰、砌墙,给附近的村民修建小康屋,父亲在城里卖水果蔬菜。年前,他们全家终于从山上搬了下来,告别了窑洞和土坯房,住进了自己亲手修建的新房子。
去年,79户像马崇德这样的群众得到了集中安置,全村目前群众安全住房率达到98%以上。村民集中安置点里,独幢的小院落掩映在花园中,硬化路、自来水、太阳能配套齐全。新建的村部里,农家书屋、标准化卫生所、便民超市、电影放映厅、乡村舞台样样都有。
“水泉村的变化不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这些,最主要是群众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宽,信心越来越足。”中台镇人大主席周东阔告诉记者,借助双联和***精准脱贫行动的东风,如今的水泉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7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5900元,贫困发生率控制在4.86%以下。
3月初,水泉村通过了省市验收,成为灵台县今年首批脱贫的贫困村之一。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