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最近,在微信“邵寨同学群”里,同学们为生活困难同学赵元旦捐款建房一事被传为佳话。不论群里群外,凡了解到这件事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同学情!”、“微信圈里就应该传递社会正能量!”
今年45岁的赵元旦是灵台县邵寨镇白崖村桥西社农民,自幼由于先天原因,手指粗短,腿脚不灵便。他于1984年至1985年在邵寨中学就读,后因家庭原因缀学。父母相继过世后,只给他留下了几孔破旧的窑洞及一些家具。之后,赵元旦长年在西安等地打工。由于身体原因,加之一些包工头不守信用,经常拖欠包括赵元旦在内的农民工工资。所以,赵元旦打工多年,并没有多少积蓄,娶不起媳妇,至今仍然孑然一身。
2015年,本来就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赵元旦,又得了风湿、胆囊炎、踝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行动更加不便,无法出外打工,生活陷入困境,以前住的窑洞由于他人在附近取土也坍塌了,只好暂时借住在其兄长的场房内。2016年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村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赵元旦家却冰锅冷灶,显得非常冷清。
2016年农历正月初六中午饭后,大雪纷飞,同学李立平开车来看望赵元旦的时候,看到他所住的废弃旧场房,四面透风,不时有雪花飘进来,在凹凸不平的地上堆成零星的雪堆,而赵元旦吃的是冷馒头,喝的是白开水,这竟然就是他的过年饭,不禁动容,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元旦的生活竟然如此凄苦!居住条件这样差!
回家后,他立马打电话和远在兰州上班的同学杨东生商议后,连夜写了一份给赵元旦捐款建房倡议书,发布到微信“邵寨同学圈”。倡议书如实介绍了同学赵元旦的身体状况和实际生活困难,也说明了赵元旦目前享受低保,每季度能领到二百元左右生活费,眼下急需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有了安全、可防风防雨的住房,他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提高,这也有利于改善他的健康状况。
倡议书发出后,30年前在邵寨中学一起上过学的同学们纷纷捐款,短短四天内,捐款人数达到75人,共捐款34450元。
“捐款这么迅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见在大家心里,始终装着同学的情谊。这么多年,这份珍贵的同学情,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变淡、消失,反倒像一坛陈酿,变得越来越醇香、醉人!”倡议书发起人李立平感慨地说。因为捐款尽快到位,意味着给赵元旦修房子的计划就会提前落实。
为了保质保量修好房子,他们还专门拟定了方案,设立了财务组、项目计划组、工程实施组。随后,邵寨镇人王冠英开始去村社交涉为赵元旦建房用地的事,王炳兴、付德元两位同学向镇政府提交了解决赵元旦建房庄基地申请书。终于,工程于今年3月18日开工,历时8天。在这8天时间里,在邵寨镇街道承接水电安装工程的王冠英,放下自己手头的活,一直在建房工地当小工,当时他右手有伤,且身患感冒,白天忙在工地,晚上回到10里路远的邵寨街道输液。在兰州工作的杨东生,专门请假回来当了3天小工,操起铁锨平整房屋周围的地坪。3月19日中午,为了保证工地用水,王冠英、王炳兴、付德元,赵小东4人在邵寨街道租了一辆车给建房工地拉来水箱,水箱拉到工地附近后,由于通往工地的路面太窄,车进不去,他们就把水箱抬到工地……就这样,30平方米的两间砖房终于顺利竣工,屋顶均为彩钢,一间卧室,一间厨房。房子建成后,好多同学都去看望赵元旦,有的捐窗帘,有的捐床上用品。同学田和平从渭南赶来,连家都没有回,就赶紧在邵寨街道买了米、面、油送到赵元旦家。
4月5日中午,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室外细雨霏霏,室内欢声笑语——在赵元旦的新家,由大学教授、商界老板、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才子美女组成的同学代表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赵元旦的乔迁之喜,他们无不感到欣慰:用点滴爱心汇聚的暖流,终于浇灌出一朵喜悦之花,绽放在赵元旦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在新房门边贴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援手献爱心同学义举传千古,陋室变金屋元旦喜庆搬新家”。
看到赵元旦告别了破场房,搬到同学们给捐建的漂亮新屋,左邻右舍的人都来参观,对赵元旦同学们的善心义举赞不绝口。更高兴的当然是赵元旦,他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不会说太多感激的话,但他在内心深处,已经铭记住这幸福的时刻,铭记住同学们珍贵的情谊。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