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间隙齐凤臣学起了皮影表演。
□本报记者郭海凤文/图
5月26日,出席完“问道崆峒·聚焦平凉”摄影艺术大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齐凤臣,率摄影团队赴灵台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摄影创作,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及平凉,齐凤臣坦言,之前曾听说过许多关于平凉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向往已久,此次拍摄创作活动,总算是实现了他的这桩愿望。对于他拍摄的“主战场”灵台,齐凤臣说,曾猜测过灵台县名的由来,没想到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文王伐密筑灵台的历史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天的时间里,他和分队一行10人,前往古灵台、皇甫谧文化园、灵台新农村等,对那里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拍摄创作。期间,现场为队友讲解不同题材摄影作品的拍摄技法,逐一指导点评队友作品。通过采风拍摄、观察感悟,让齐凤臣对平凉、对灵台有了更深的认识。
“平凉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风民俗、优美的自然风光,尤如梦里故乡,作为摄影人,忍不住不停的去拍摄、纪录。”齐凤臣说。
此次平凉之行,让他印象最深的当属当地的文化,齐凤臣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人文体裁的拍摄创作,而此次在灵台接触的这些最朴实的风土人情、最基层的民间文化,也让他深深地感觉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创作拍摄的过程也是一个很愉快很享受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拍摄皮影戏、灯盏头剧、木偶戏这些民间艺术,多彩、厚重的民间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每个中国人思想深处的文化记忆。拍摄的间隙,齐凤臣饶有兴趣的和皮影戏艺人学起了皮影表演。“参观拍摄皇甫谧文化园,听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对医学乃至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自己虽然不是平凉人,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感到非常骄傲。”齐凤臣说。
虽然是第一次到平凉,但平凉蓬勃发展的景象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处处美丽的新农村建设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和城里人无异,农民群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深受感动;沿途看到农业蓬勃发展的景象是他此行看到最朴实的风光,参观拍摄的秦宝牧业灵台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及中台的蔬菜产业园,可以看出,当地的农业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水平,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都很高。“平凉的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这一块,可以说让我很惊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非常好,我们一路看到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教育办的也非常有特色。本以为教育方面拍不出什么片子,没想到一去居然拍到许多生动的东西。”齐凤臣说。
谈及此次平凉行的整体印象,齐凤臣说,平凉是摄影的富矿,既有厚重的历史记忆,又有蓬勃向上的现代文明,拍摄的素材极为丰富,是任何一个摄影人都喜欢来的地方。每一个走入平凉的人,仿佛走入记忆中的故乡,即亲切又新奇,以后,他还会再来平凉,也会推荐自己的影友来平凉创作拍摄。
齐凤臣认为,摄影艺术作为视觉艺术中传播最为广泛和迅速的艺术形式,对大众的认知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导优势,人们对一个地方、一处名胜、一种民俗最初的认知都是从摄影作品中获得,这就形成了对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此次举办的“问道崆峒·聚焦平凉”摄影采风活动,就是依托当地人文自然优势造福一方百姓的明智之举,是一个让外界了解平凉的好机会,希望这次平凉行能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平凉、喜欢平凉、走进平凉。
谈及摄影,齐凤臣说,摄影是“自私”的,必须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要在熟练掌握摄影技巧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赋予作品自己的思想,作为摄影人,必须要深入生活,做走在基层一线的摄影师。齐凤臣谈到,平凉摄影人基础好,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摄影师,要继续提高整体水平,“做功课”非常重要,不论是拍风光拍民俗还是拍纪实,深入研究当地人文历史民俗起源很关键。同时,也希望这次采风活动,通过摄影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能给当地摄影人带来新的摄影理念和好的摄影技法,进而推动平凉摄影事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