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成龙
金秋10月,从市区往北,乘车走了大约十几分钟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贾洼村位于市区正北的虎山顶部,近年来村庄发展变化很快。
据了解,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南起泾河风景大道、北至虎山山顶,总面积约0.88平方公里的虎山公园。
作为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平凉的许多地方都有红军长征的历史足印。据《平凉市志》记载,1936年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途经平凉,驻扎在贾洼村旧庄灵官庙后,及时派兵向贾洼村北面虎山墩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夺取了虎山墩后撤离。在贾洼村,红军还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和沿途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2013年,贾洼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88人。2015年,***精准脱贫工作开始后,在民革平凉市委会的帮扶下,贾洼村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全面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04%。经过培训,一些农民还变成了致富能手,有的甚至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
村民朱志强因为女儿先天性肢体残疾,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5年,朱志强同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走进了乡上组织的实用技能培训课堂。当他听到掌握一门技术就能改变自己的贫困现状后,心里开始“发痒痒”。在帮扶干部和村上的建议下,他申请了互助资金1万元和***专项贷款5万元,跑起了运输。经过努力,他家人均收入从2013年底的不足2800元提高到了2015年底的3960元。“真正致富奔小康还是要靠自己顽强拼搏,政府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了手艺,说什么我也要好好生活。”找到致富门路后,朱志强已经向村委会申请摘掉自己贫困户的“帽子”。
因为没有手艺,村民贾万礼两口子一直靠打零工度日。2015年,在政府的帮扶下,贾万礼家不仅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建起了新房子,他的妻子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掌握了一门手艺,并顺利进入到新世纪购物广场工作,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看到这几年村上的养殖业渐渐上了规模,贾万礼申请了***贷款5万元,正准备修建牛棚,发展养殖业。
如今的贾洼村,不仅在整村推进扶贫中保留了原有的乡村风貌,还科学布设了生活居住、教育文体、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四个分区,形成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色宜人的新村风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亮10月31日下午,市直第二代表团代表讨论报告时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催人奋进,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的奋斗目标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明确了全市奋...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