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记者近日专门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双鹤。
记者:张局长,今年平凉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形势如何?
张双鹤: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市政府主要领导6月29日、7月29日、8月29日连续3次召开市长办公会、督查汇报会、现场推进会,专题研究、督查调度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崆峒区、平凉工业园区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截至10月15日,平凉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暂时达到78μg/m3,与2013年(国家考核基数)79μg/m3相比下降1.3%,与省政府考核目标86μg/m3相比下降9.3%,与去年同期96μg/m3相比下降18.8%;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39μg/m3,与去年同期48μg/m3相比,下降18.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新标准考核达到26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天,占监测天数的90.0%。
但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冬季是大气污染较为集中的时期,特别是进入采暖期后,由于煤烟影响,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会有所升高,加之进入冬春季节,由于降雨减少,沙尘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会导致空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冬春季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全面落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主体责任,开展综合控制措施,积极防止和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记者:目前做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难点在哪里?
张双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难点:一是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清洁煤生产供应企业及二级配送网点还未建成投运,将影响中心城区尚未关停的供暖锅炉、棚户区及城郊周边居民采暖用煤供应,已清理的劣质煤销售点有可能“死灰复燃”,直接影响冬季大气环境质量。二是中心城区坡道较多,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时,不能实施道路湿法清扫和洒水作业;加之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范围内还有54台燃煤锅炉未关停取缔,锅炉废气也将影响空气质量。三是进入冬季,城郊居民还沿用老式生活习惯,仍采用烧炕的取暖方式,大量麦草、秸秆燃烧后产生的浓烟,直接对大气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崆峒区至泾川沿线。四是中心城区还未出台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办法,将影响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
记者:在督查考核和责任落实方面,平凉市建立了哪些工作机制?
张双鹤:为了确保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和1个综合督查组,成立了由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9个专项督查组,建立了督促检查、驻点监管、舆论曝光、责任落实、追责问效等5项工作机制。集中排查出平凉中心城区275个污染源(点),形成了《平凉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驻点监管工作责任清单》,提出治污要求和目标,将治污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有关责任领导和具体人员。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六张清单”月调度通报制度,对相关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按月进行调度和排位通报。市环保局建立了督查抽查、驻点监管、公开曝光、排位通报、分析研判、轮流值守6项工作制度,由5名县级领导带队组成督查组按月对建筑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燃煤锅炉和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建立了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管理问题现场检查移交责任清单,对涉及其他有关监管部门的环境管理和违法问题,进行现场留痕移交,催办督办,现场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措施全面落实。
本报记者吕娅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胥富春10月31日下午,崆峒区代表团围绕“两委”报告和全市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描绘未来...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